元夕坐西山草堂旧感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雨晴荒院有春灯,照入西山路几层。
屋暖渐低鸡树月,石寒犹响马蹄冰。
新愁绿酒酣千日,往事红灰化五陵。
不用更歌金管曲,十年王谢半为僧。
屋暖渐低鸡树月,石寒犹响马蹄冰。
新愁绿酒酣千日,往事红灰化五陵。
不用更歌金管曲,十年王谢半为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荒院中春灯闪烁的景象,引人步入西山深处,感受不同层次的自然与人文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鸡鸣与月色,马蹄声与冰面的碰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新愁绿酒酣千日”,诗人借酒浇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绿酒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抵挡时间带来的忧伤,愁绪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需要千日的发酵才能释放。
“往事红灰化五陵”,五陵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荣光,如今却化作一缕烟尘,暗示着世事无常,繁华终将消逝。这一句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惋惜。
最后,“不用更歌金管曲,十年王谢半为僧”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王谢是东晋时期的两大名门望族,这里暗指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却大多归于佛门,隐居修行。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