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李德仪兄弟游石屋
气如昨夜太暄妍,云似今朝好天色。
天公要渠作好语,著意安排费天力。
重到孤峰最上头,四年不见烟霞秋。
吴山长与越山对,海水自随江水流。
江水相见只如此,老大岂知尔许愁。
上山燃火入山腹,下山骑马寻石屋。
十八大士栖两岩,共向山中礼尊宿。
人言石缝泉作珠,却绕山根走鸣玉。
珠泉得名固不虚,虎泉作酌不满欲。
山僧应复笑我曹,醉中泉石蒙讥嘲。
泾渭分流正须尔,美恶贤愚亦如此。
宁将鸡肋奉尊拳,莫著阳秋在皮里。
此语如何可便参,聊供山僧一笑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李德仪兄弟在九月九日游览石屋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秋云易雨秋日出”,以“易”字点明秋云多变,暗示天气难以预测。接着“九日阴晴苦难测”进一步强调了九月九日这一天天气的不确定性。接下来的几句“气如昨夜太暄妍,云似今朝好天色”则描述了天气由昨日的温暖明媚转变为今日的晴朗宜人,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受。
“天公要渠作好语,著意安排费天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天空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随后,“重到孤峰最上头,四年不见烟霞秋”则表达了诗人对久违美景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吴山长与越山对,海水自随江水流”描绘了山水相依、江海交融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而“江水相见只如此,老大岂知尔许愁”则借江水的平静反衬出诗人心中的忧虑与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上山燃火入山腹,下山骑马寻石屋”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探险的情景,充满了冒险与好奇。而“十八大士栖两岩,共向山中礼尊宿”则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向往。
“人言石缝泉作珠,却绕山根走鸣玉”描绘了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又仿佛沿着山脚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也寓意着人生的种种可能与美好。
“珠泉得名固不虚,虎泉作酌不满欲”通过对比珠泉与虎泉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追求的思考。最后,“山僧应复笑我曹,醉中泉石蒙讥嘲”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与山僧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