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张丞相破湖贼
宋 · 张嵲
遥欣丞相受降时,湖外欢声入鼓鼙。
十万水军归禁旅,二千里地反锄犁。
弄兵无复潢池内,弃甲应同熊耳齐。
从此上流无犬吠,好营停障接京西。
十万水军归禁旅,二千里地反锄犁。
弄兵无复潢池内,弃甲应同熊耳齐。
从此上流无犬吠,好营停障接京西。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遥想丞相接受投降的时刻,湖外的欢呼声传入战鼓中。十万水军回归中央军旅,两千里土地重归农耕和平。
不再有地方势力作乱,丢弃铠甲的行为如同熊耳之地一样统一。
从此长江上游再无战事,适宜建造营地连接京城西部。
注释
遥欣:遥望、回忆。丞相:古代官职,指宰相或高级将领。
受降:接受敌方投降。
湖外:指长江流域之外。
鼓鼙:战鼓,代指战争。
十万水军:数量庞大的水军。
归:回归。
禁旅:中央禁卫部队。
反锄犁:重新从事农业劳动。
弄兵:玩弄武力,指地方势力起兵。
潢池:本指池塘,比喻小国或叛乱势力。
弃甲:丢弃铠甲,象征投降。
熊耳齐:古代地名,这里比喻全国统一。
上流:长江上游地区。
犬吠:战事警戒,此处指战争。
停障:军事防御工事。
京西:京城西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胜利后的景象,展现了军队凯旋的壮观和民众的喜悦。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战前的紧张与战后的安宁。
“遥欣丞相受降时,湖外欢声入鼓鼙。” 这两句表现了丞相接受敌军投降的情景,远处传来了喜悦的声音,与军中鼓角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幅庆祝胜利的画面。
“十万水军归禁旅,二千里地反锄犁。” 这两句描写了大批水军回师和广阔土地被翻耕,以此强调战争结束后国家的安定与生产生活的恢复。
“弄兵无复潢池内,弃甲应同熊耳齐。”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战前的用兵与战后的放下武器,形象地表达了和平到来的美好。
最后,“从此上流无犬吠,好营停障接京西。” 表现了战争结束后,上游之地变得安静无声,没有了狗的吠叫,而是营垒与防御工事紧密相连,与京城西部相接,以保障边疆的安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辽阔,通过对比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国家的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