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其五)
汉宫遗内则,文母谢芳徽。
永卧重泉夜,空馀大练衣。
魏郊宁久驻,会看德陵归。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为明惠皇后所作的挽歌词之一,通过“畴昔”、“今来”、“汉宫”、“文母”等词语,展现了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悼。首句“畴昔占虫梦,今来叹凤飞”,以梦境中的昆虫象征逝者生前的平凡与短暂,而“叹凤飞”则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之情。接下来,“汉宫遗内则,文母谢芳徽”两句,将逝者比作汉宫中的内则(宫中女官),并以“文母”(古代对母亲的尊称)形容其品德高尚,暗示逝者如同文母一般,留下了美好的声誉和影响。
“永卧重泉夜,空馀大练衣”描绘了逝者安息于地下,仅留下衣物作为纪念的形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最后,“魏郊宁久驻,会看德陵归”则寄希望于逝者灵魂能够得到安宁,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逝者能够回归到德陵(可能是指陵墓或精神归宿),与先人团聚,享受永恒的安息。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情感深沉,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最终得到安宁的祝愿。
词语解释
畴昔的意思:[释义](名)往日、从前。 [构成]偏正式:畴(昔 [例句]畴昔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是一幢幢楼房。(作状语)...
大练的意思:粗帛。《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李贤 注:“大练,大帛也。 杜预 注《左传》曰:大帛,厚繒也。”《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自初寡,便不御脂粉,常服大练。”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后宫有大练之饰,则天下以罗紈为羞。”...
汉宫的意思: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今来的意思:(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久驻的意思:久留。《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汉书·韩延寿传》:“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汉 班昭 《东征赋》:“悵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昬。”...
练衣的意思:(1).用经过煮练加工的布所制之衣。古礼,亲丧小祥可著练布衣冠。《礼记·檀弓上》:“练,练衣黄里;縓,缘。” 郑玄 注:“小祥,练冠、练中衣,以黄为内,縓为饰。” 孔颖达 疏:“练,小祥也。小祥而著练冠、练中衣,故曰练也。练衣者,练为中衣,黄里者,黄为中衣里也。”(2).白色布衣。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之一:“雪骨夜封苍蘚冷,练衣寒在碧塘轻。” 宋 陆游 《秋日睡起》诗:“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
内则的意思:(1).《礼记》篇名。内容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礼记·内则》题注 孔颖达 疏:“ 郑玄 目録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録》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2).借指妇职、妇道。《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王夏》之四:“出有嘉谋,入有内则。” 明 李东阳 《封恭人黄氏墓志铭》:“嘉其世受文行,又美其内则之懿。”...
叹凤的意思:谓生不逢时。典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唐玄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悲道穷。”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长歌》:“ 有周 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 宋 。”...
文母的意思: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诗·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传:“文母, 大姒 也。” 郑玄 笺:“文德之母。”《汉书·元后传》:“更命太皇太后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后汉书·邓骘传》:“伏惟 和熹皇后 圣善之德,为 汉 文母。”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允哲文母,以公灭私,作宫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
重泉的意思:(1).犹深渊。《淮南子·齐俗训》:“积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晋书·裴頠传》:“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 南朝 梁 丘迟 《夜发密岩口》诗:“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2).指土壤的深层。 清 方文 《赠姚有仆进士》诗:“山势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云,下根入重泉。”(3).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美人归重泉,悽愴无终毕。” 宋 苏轼 《祭单君贶文》:“云何不弔,衔痛重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独此技未有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