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以诗四首谢之(其一)赏析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以诗四首谢之(其一)

宋 · 司马光
丝管嘈嘈耳不分,绮罗杂踏自成春。
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

注释

丝管:丝竹乐器,泛指音乐。
嘈嘈:形容声音嘈杂。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富贵人家的服饰。
杂踏:杂乱的脚步声。
昆明小:昆明池,汉代皇家园林,这里借指规模较小。
唐家曲水:曲江池,唐代皇家园林,此处指景色不如以前。
贫:这里形容景色的简朴或不如前朝。

翻译

丝竹声嘈杂入耳,分辨不清,华丽的衣裳和脚步声交织出春天的气息。
不仅是汉代昆明池规模小,更觉得唐代曲江池的景色朴素简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以诗四首谢之(其一)》。诗中通过对比汉唐时期的繁华与当时的落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时代文艺不如前代的感慨。

“丝管嘈嘈耳不分”,这里的“丝管”指的是古代的乐器,即今日之弦乐器和吹奏乐器。诗人通过对丝管声音混杂、难以辨别来形容当时音乐的繁复与紊乱。

“绮罗杂踏自成春”,这里的“绮罗”是指精美的丝织品,“杂踏”则意味着纷杂地踏步。整句话表达的是无论人们如何穿梭在精美的丝织品中,终究也只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春日景象。

“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这两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汉帝”指的是汉朝皇帝,“昆明”则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座宫殿,象征着当时的富丽与繁华。而“更觉唐家曲水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唐代(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曲江池)的景色感到逊色。唐玄宗时期的长安城是一座盛极一时的都城,尤其是曲江池旁的风光,是当时文人墨客游赏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感慨个人际遇与时代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时代相较于前代所表现出的文化艺术不再辉煌的哀叹。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历史使命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