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送当路赏析

寄送当路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野人耳里久闻名,况有良朋每道情。
正拟朝昏频请教,又逢车马动行旌。
高山昨夜遥同月,流水深秋近隔城。
不羡古人誇半面,梦魂相见即平生。

鉴赏

这首诗《寄送当路》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以“野人”自喻,表达了对“当路”(即有权势之人)的仰慕与渴望接近之情。诗人在描述自己内心愿望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不羡慕古人仅凭一面之交便能结下深厚友谊的态度,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首联“野人耳里久闻名,况有良朋每道情。”开篇点题,诗人自称为“野人”,表示自己虽身处边缘,却久闻“当路”之名,并且有良朋常提及他们的风采,表达了对权势人物的向往和尊敬。

颔联“正拟朝昏频请教,又逢车马动行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他打算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向“当路”请教,希望能得到指点和帮助。然而,现实中的“车马动行旌”象征着“当路”繁忙的公务生活,使得诗人难以接近。

颈联“高山昨夜遥同月,流水深秋近隔城。”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夜晚的高山仿佛与明月相映,象征着诗人与“当路”虽相隔遥远,但心存向往;而深秋时节的流水则隔着城市,形象地表达了虽然物理距离存在,但情感并未被阻隔。

尾联“不羡古人誇半面,梦魂相见即平生。”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并不羡慕古人仅凭一面之交就能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是认为真正的友谊在于心灵的相通。即使只能在梦中与“当路”相见,也足以满足他一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权势人物的仰慕、对友谊真谛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