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鲁至道
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雨云。
曲糵酿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
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
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
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
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
所谓新者何,拾旧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
世惟有旧染,不可留一痕。
变人先变己,毋我求道原。
下愚彼不移,乌喙无兰荪。
昏昏与晓晓,火蛰仍复蟠。
人生悟此理,寸丹还一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薰:香草。莸:臭草。
培植:培养、培育。
蛟鱼:蛟龙。
曲糵:酿酒的原料。
醺醺:微醉的样子。
仲由:孔子弟子,名冉有。
赐也:孔子弟子,名端木赐。
孺悲子:鲁国的儒生。
六五坤:《易经》中的卦象,象征大地。
新民:革新民众。
洙泗:古代鲁国两条河流,孔子曾在此讲学。
乌喙:乌鸦的嘴。
兰荪:兰花,象征高洁。
火蛰:火蛇,比喻冬眠的火焰。
寸丹:比喻微小的心意或精神。
翻译
种植香草不会长出臭草,种植臭草也不会长出香草。人的努力不同,植物各自有其根源。
或许有人质疑这种说法,应该用变化的观点来理解。
蛟龙没有头角,也能行云布雨。
曲糵发酵成酒,清醒的人也会陶醉。
看不见过去的学者,他们在孔子门前整理衣襟。
仲由性情急躁如猛虎,不让其统率三军。
孔子想让赐予子变得迟钝,所以说‘天何言哉’。
没见孺悲子,让他弹奏瑟乐以听。
黄色在衣服上,象征深沉的大地,取义于六五之数和坤卦。
志向学习和遵从内心,若无变化,还能说什么呢。
南山隐藏的豹子,养精蓄锐等待变化。
彰明美德,革新民众,这是洙泗孔子的教诲。
所谓的‘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更新和勤奋。
服装可以复古,耕作需守旧田地。
世间只有旧有的染色,不能留下一丝痕迹。
要改变他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去除自我中心。
最愚蠢的人不易改变,就像乌鸦嘴中找不到兰花。
昏暗与明亮交替,火焰冬眠后又重新盘旋。
人生领悟这个道理,即使微小也能回归本源。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赠鲁至道》,作者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全诗围绕着变化与不变,旧与新的主题展开。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现象的观察,阐述了对生命、修养以及哲学思考的深刻见解。
诗的开篇“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各有其本性,不可强求改变。这一部分反映出一种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
接着,“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诗人提出了对立面,即在某些情况下,变革是必要的。这种思想引领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雨云。”这一句象征性地表达了生命的转化和升华,这里的蛟蜃变为龙,象征着个人的内在提升与外在境遇的变化。
随后的几句“曲糵酿成酒,醒者皆醺醺。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则是对古代贤人智者的怀念,以及他们的教诲如今已不复见。诗中通过对酒的描写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的迷茫。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这一部分则是对孔子的学生颜回和子路的品格进行赞扬,表明即便是温文尔雅,也不容于用兵之道。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诗人通过对古琴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并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这一段落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学问的追求,以及面对变化时保持内在不变的态度。
最后,“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所谓新者何,拾旧新是勤。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诗人通过这些字句强调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个人在面对变革时的选择与坚守。
全诗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