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岐守风诗
南北朝 · 鲍照
差池玉绳高,掩蔼瑶井没。
广岸屯宿阴,悬崖栖归月。
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
飞云日东西,别鹤方楚越。
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
广岸屯宿阴,悬崖栖归月。
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
飞云日东西,别鹤方楚越。
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差池:偏差,不齐。玉绳:比喻星辰,这里指夜空中的星星。
掩蔼:遮蔽,掩映。
瑶井:美丽的泉水或井,比喻清泉。
广岸:宽阔的河岸。
屯宿阴:聚集着夜晚的阴影,形容夜色浓厚。
悬崖:陡峭的山崖。
栖归月:月亮仿佛栖息归来,指月升或月落于山崖旁。
役人:劳苦的人,此处可能指士兵或劳动者。
喜先驰:喜欢抢先行动。
军令:军队的命令。
申早发:强调要尽早出发。
洲迥:沙洲遥远。
风正悲:风声带来悲伤的情绪。
江寒:江面上寒冷。
雾未歇:雾气还没有消散。
飞云:漂浮的云彩。
日东西:从早到晚,表示时间的流逝。
别鹤:离群的鹤,比喻离别或孤独的人。
方楚越:正在楚越之地之间,比喻相隔遥远。
尘衣:沾满尘土的衣服,比喻旅途劳顿。
挥浣:洗涤,清理。
蓬思:蓬乱的思绪,比喻心绪不宁。
光发:光线发射,这里比喻思绪在光影中纷乱。
翻译
偏差中星辰高挂,掩映间珍珠泉沉没。宽广河岸边聚集着夜色,悬崖上有归来的月影栖息。
劳苦的人们急于先行,军队的命令强调了尽早出发。
沙洲遥远风声正悲凉,江面寒冷雾气还未消散。
浮云终日东西飘荡,离群的鹤鸟正跨越楚越两地。
谁来为这尘土满布的衣裳洗涤?蓬乱的心思在光影交错中更显纷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充满了悲凉和苍茫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差池玉绳高”、“洲迥风正悲”等,以及对军事活动的描述,如“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展现了边塞守军的艰辛与孤独。
诗中“掩蔼瑶井没”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广岸屯宿阴"则描绘了一种坚守与等待的气氛,而"悬崖栖归月"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飞云日东西"一句,通过云的流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别鹤方楚越"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离别之情,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
最后两句“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通过对尘埃与衣衫、心绪与光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迷茫,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则,同时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边塞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