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其四)
唐 · 白居易
梦减三龄寿,哀延七月期。
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
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
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注释
梦减:梦中预感到寿命缩短。三龄寿:三年的寿命。
哀延:悲哀的情绪延续。
七月期:七个月的时间。
寝园:指皇陵或墓地。
愁望远:因哀愁而远望。
宫仗:帝王出行的仪仗队。
哭行迟:哭泣着缓慢行走。
云日:阴云笼罩的日光。
添寒惨:使天气显得更加阴冷。
笳箫:古代管乐器,这里指悲凉的音乐。
向晚:接近傍晚。
因山:依照山陵的安排。
遗诏:皇帝去世前的诏书。
如葬汉文时:如同汉文帝时的葬礼,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翻译
梦境中寿命减少了三年,悲哀的情绪延长了七个月。在寝园中远望令人忧愁,仪仗队哭泣前行显得缓慢。
阴沉的日光增添了寒冷,傍晚的笛箫声更添悲伤。
根据山陵的遗诏,葬礼如同汉文帝时一样庄重。
鉴赏
此诗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名为《挽歌词四首·其四》。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德宗皇帝的哀悼之情。
“梦减三龄寿”一句,以梦境比喻生命的短暂,表明皇帝英年早逝,如同三岁孩童般短暂的生命被梦中削减。"哀延七月期"则指在七月时分感到深切的悲伤,这里的“期”字有约定、期待之意,暗示对皇帝仙逝的不舍与哀痛。
接下来的“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两句,描绘了皇帝去世后的宫廷景象。寝园即寝殿前的花园,愁望远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无限思念;“宫仗哭行迟”则形容宫中侍卫在哀悼之余,悲痛不已,以至于行走时步伐变得缓慢。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悲伤的情绪。白居易以“云日”、“寒惨”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笳箫向晚悲”则是指伴随着黄昏时分,乐器发出的哀婉声音,也增添了诗中的悲怆之情。
最后,“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两句,表达了对德宗皇帝的怀念。"因山有遗诏"指的是皇帝留下的教诲或遗愿,而“如葬汉文时”则是将德宗的丧葬之礼比作汉代文帝(即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儿子)时期的庄重与隆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忆和哀悼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个人感情以及对亡君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