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赏析

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

宋 · 曹彦约
文公垂宪墨淋浪,鼎立龟山更道乡。
家有一焉犹冠绝,宝兹三者见珍藏。
来从叠嶂层峦里,置在光风霁月傍。
收拾兵戎无一物,满船空载有归装。

拼音版原文

wéngōngchuíxiànlínlàngdǐngguīshāngèngdàoxiāng

jiāyǒuyānyóuguānjuébǎosānzhějiànzhēncáng

láicóngdiézhàngcéngluán
zhìzàiguāngfēngyuèbàng

shōushíbīngróngmǎnchuánkōngzǎiyǒuguīzhuāng

注释

文公:指文公(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垂宪:制定并流传下来的法律。
墨淋浪:比喻法规繁多且严谨。
鼎立:形容地位稳固。
龟山:地名,可能象征智慧或历史。
道乡:道德之乡,可能指文公治下的地方。
焉:代词,这里指代前文的‘文公垂宪’。
冠绝:独一无二,超过其他。
宝兹:视作珍宝。
三者:指文公的法规、龟山和道乡。
叠嶂层峦:连绵起伏的山峰。
光风霁月:晴朗的天气和明亮的月色,象征清朗美好的环境。
收拾:整理收纳。
兵戎:兵器和军备。
无一物:空无一物,形容清空。
归装:回家的行装,引申为归乡之心。

翻译

文公制定的法规如墨水般流淌,龟山鼎立又增添道乡的风采。
家中若有一件这样的物品,便足以傲视群伦,视为珍宝收藏。
来访者从重重山岭中而来,它被安置在阳光和皎洁月色之下。
这里曾收纳过所有兵器,如今却空无一物,只装载着满满的归乡之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题为《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诗中,诗人曹彦约赞扬了廖子晦赠送的墨迹和书法作品,特别是龟山道乡晦庵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提到文公(可能指孔子或其后裔)的垂宪墨迹,以及道乡晦庵帖的卓越品质,强调了它们的高雅和稀有。诗人还描绘了这些文物被妥善收藏的环境,置于光风霁月之间,显示出对文化的尊重和珍视。最后,诗人感叹这些物品虽然曾用于军事,但如今却满载着文化归于宁静,象征着和平与知识的传播。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友人馈赠的感激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