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德顺
宋 · 刘过
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
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弟金昆:比喻兄弟间亲密无间。典刑:典范,榜样。
此公:指这位先生。
存:存在。
一区:一片区域,此处指住宅。
扬雄宅:扬雄的居所,借指高雅之地。
倾:倒满。
北海樽:海量的酒,象征豪饮。
人品:人的品德。
真第一:真正的第一。
诗篇:诗歌作品。
不辞频:不嫌频繁。
笋舆:竹制的小车,古代文士出行常用。
无人管:无人照应。
潇湘:湖南潇湘地区。
行暗村:在风雨中行进于偏僻的村庄。
翻译
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缅怀之情,诗人通过对朋友玉弟金昆等七人的提及,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典刑惟有此公存"一句显示出一种孤独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朋友都已经不在,而只有郭德顺还在。
"一区未尽扬雄宅"和"满座常倾北海樽"两句话,则描绘了诗人与郭德顺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这里的“一区”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或是聚会之地,而“扬雄宅”则是古代文学家扬雄的住宅,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象征文化和学术的交流。而“北海樽”则可能代表着高贵的宴席,显示了诗人与郭德顺之间不仅有深厚的友情,还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德顺的人品和诗才的高度评价,以及自己愿意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之保持联系。这里的“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和性情,而“诗篇”则是诗人的文学作品。
最后两句"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描绘了诗人回家的路上,没有人迹,只有自然界的风雨,以及自己走在偏僻的小路上的孤独感。这里的“笋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而“潇湘”则是湖南一带的水名,常用来比喻风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郭德顺深厚的情谊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