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唐 · 李益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胡儿说着六种方言,十岁就骑羊追逐沙鼠。在沙洲上放马,孤雁飞翔,汉军骑兵穿着华丽的貂皮衣裳。
从云中征调的士兵远赴千里,今日出征,何时才能回家呢?
无定河畔几株柳树,为行人送上离别的酒杯。
胡儿们起身唱起和蕃的歌曲,齐声呜咽,双手垂下。
心中明白故乡西州遥远,长久地面向胡天遥望家乡。
忽然回头,传来异乡的声音,一声声触动着征人们的思绪。
胡人的歌声与虏曲难以分辨,仿佛述说着边疆的情景,直入塞云。
故乡的关山阻隔无数路程,风沙漫漫,令人肝肠寸断。
看不见天边青草成冢,自古以来,这情景让汉代的昭君也愁肠百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离别情景的画面。诗中通过对话和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边地胡儿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远离家乡的汉人征战者的友好送行。
开篇“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胡儿孩童在大漠之中追逐沙鼠的情形,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和活泼可爱的一面。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这两句表达了汉人征战者的远征之苦和对归期的渴望,从而引出了送别的情景:“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的场景,使得送别之情变得更加温馨与动人。"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这里透露出胡儿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他们对汉人的友好并非表面,而是基于共同的情感基础。
最后几句“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诗人通过胡儿的歌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边疆征战生活的无奈与苦楚。末尾提及“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则是用历史上的故事来比喻现实中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通过对胡儿生活的描写和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离别和故乡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