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遗我湘竹榻走笔言谢
明 · 王世贞
百迭香云缀露斑,梦回身似在湘山。
从今去后非无客,且挂高斋一壁间。
从今去后非无客,且挂高斋一壁间。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在明遗我湘竹榻走笔言谢》。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收到的湘竹榻的感激之情。
首句“百迭香云缀露斑”,以“百迭”形容香云的繁复与层次感,“香云”则暗示了香气与柔软的质感,而“露斑”则是清晨露珠在香云上的点缀,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清新与雅致。这不仅描绘了湘竹榻的外观之美,也隐喻了其内在的香气与品质。
次句“梦回身似在湘山”,将湘竹榻与湘山联系起来,湘山是湖南地区著名的山脉,这里用湘山象征着湘竹榻的产地或其与湖南的关联,同时也表达了湘竹榻带给诗人的地域文化之感。梦回湘山,意味着湘竹榻让诗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诗意与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体验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审美与情感共鸣。
第三句“从今去后非无客”,转而思考未来,表明湘竹榻不仅仅是个人的私物,它将成为接待客人、传递友情的媒介。这里的“非无客”既是对未来的展望,也是对人情交往的期待,体现了湘竹榻在人际交流中的价值。
最后一句“且挂高斋一壁间”,点明了湘竹榻的安置之处——高斋的一壁。高斋通常指的是文人雅士的书房或会客室,这里选择将湘竹榻悬挂于高斋的一壁,不仅是为了装饰,更寓意着它将成为高雅文化氛围的一部分,与书卷、墨香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联想,不仅赞美了湘竹榻的美,更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诗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情感美,共同构成了这首作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