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七)
魏晋 · 无名氏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里馀,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
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连翩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里馀,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
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柳树在河边生长,象征着漂泊的游子。诗人通过柳树的形象,表达了游子远离家乡、生活艰苦的境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寒夜”、“清庭”、“天汉湄”、“寒风”、“严霜”,营造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这两句直接抒发了游子内心的痛苦和哀愁,晨风仿佛也在为他悲叹。接着,“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乡愿望的迫切,但实际行动却显得缓慢。
最后,“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诗人抬头望向星空,似乎在寻找一丝希望或慰藉,但又感觉被某种无形的障碍所阻隔。“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则流露出对自己青春逝去、岁月不待的无奈与自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柳树为引子,通过游子的视角,深刻地描绘了离乡背井、孤独漂泊的苦楚,以及对自由、回归的渴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