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次韵六首用起句题(其一)
灵物寻常见,尘嚣绝不闻。
花关蜂作阵,松径鹿成群。
莫怪寻幽约,长来避俗纷。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山居次韵六首·用起句题(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山居何所有”,以问句开篇,引人思考山居生活的简朴与清寂。接下来的“檐窦过晴云”描绘了屋檐下晴朗天空投下的云影,暗示着自然环境的恬静和诗人内心的淡泊。
“灵物寻常见”表达了山居中的寻常景象,如灵异之物也变得平常可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接着,“尘嚣绝不闻”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花关蜂作阵,松径鹿成群”通过蜜蜂在花间忙碌成阵和鹿群在松径悠然漫步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和谐与生机。最后两句“莫怪寻幽约,长来避俗纷”,诗人邀请读者理解并接纳这种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
词语解释
避俗的意思:(1).避世隐居。 唐 杨凭 《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 秦 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元 卢挚 《渊明归来图》诗:“亡 秦 扶 汉 声隆隆, 渊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二回:“这一所住宅,也是个有趣的朋友起在这边避俗的。”(2).指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来,光阴迅速,不觉已是一载有餘。”(3).舍弃旧俗。参见“ 避俗趋新 ”。...
常见的意思:[释义](动)经常见到。 [构成]偏正式:常〔见 [例句]这一个时期我们常见。(作谓语)常见的错误。(作定语)[反义]罕见、冷僻...
尘嚣的意思:◎ 尘嚣 chénxiāo[hubbub;uproar] 指人世间的烦扰、喧嚣借门游方士,焉测尘嚣外。——陶潜《桃花源诗》...
成群的意思:◎ 成群 chéngqún[herd] 较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野马喜欢成群地吃草或活动...
何所的意思: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灵物的意思:◎ 灵物 língwù(1) [miraculous things]∶神奇的东西;灵通之物那块玉是个灵物(2) [ghosts and gods;spirits]∶指神仙鬼怪(迷信)...
山居的意思:(1).居住于山中。《战国策·韩策一》:“ 韩 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2).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访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
松径的意思:松间小路。 南朝 梁 刘孝先 《和亡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唐 元结 《登白云亭》诗:“出门见 南山 ,喜逐松径行。” 宋 苏辙 《游锺山》诗:“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俗纷的意思:尘世的纷扰。 唐 卢照邻 《赤谷安禅师塔》诗:“独坐巖之曲,悠然无俗纷。” 唐 宋之问 《绿竹引》:“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 嵩丘 弄白云。”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 子尚 捐俗纷, 季随 躡遐轨。”...
所有的意思:[释义](1) (动)领有。 (2) (名)领有的东西。 (3) (副)一切;全部。 [构成]偏正式:所(有 [例句]拿出所有的力量来。(作定语)倾其所有;支援灾区。(作宾语)...
寻幽的意思:(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寻常的意思:◎ 寻常 xúncháng[ordinary;usual;common] 普通,一般不寻常的来客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幽约的意思:(1).隐约。 清 张惠言 《<词选>序》:“其缘情造端,兴乎微言……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2).幽雅婉约。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玉田 ( 张炎 )崇四家词,黜 柳 ( 柳永 )以进 史 ( 史达祖 ),盖以 梅溪 ( 史达祖 )声韵鏗訇,幽约可讽,独於律未精细。”(3).幽雅的约会。 元 陈高 《送陆有章》诗:“我性亦爱山,方期结幽约。”...
作阵的意思:排成阵势。亦形容均匀密布。 宋 梅尧臣 《和道损喜雪》诗:“作阵从天落,何功得地均?暂欣供一赏,惜逐马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