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春社之明日请尊老会于西山之精舍庞眉皓首奕奕相照真吾邦希阔之盛事辄成口号一首并呈诸耆寿且坚异日早退之约云
宋 · 真德秀
耆年自是国之珍,何间衣冠与隐沦。
华发共成千一岁,清樽相对十三人。
休谈洛社遗风旧,且颂仙游庆事新。
三径未荒宜早退,要将寿栎伴庄椿。
华发共成千一岁,清樽相对十三人。
休谈洛社遗风旧,且颂仙游庆事新。
三径未荒宜早退,要将寿栎伴庄椿。
注释
耆年:年长者。国之珍:国家的宝贵财富。
衣冠:官员的服饰,代指做官的人。
隐沦:隐居。
华发:白发。
千一岁:一千岁。
清樽:清酒。
十三人:十三个人。
洛社:洛阳学社,古代学术团体。
遗风旧:古老的风尚。
仙游:神仙般的游历或庆祝活动。
庆事新:新鲜的庆祝之事。
三径:园中的小路,常用来指隐居生活。
未荒:未荒废。
早退:尽早退隐。
寿栎:长寿的橡树。
庄椿:庄重的椿树,象征长寿。
翻译
年长者自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何必区分官服和隐居者。白发共度千日岁月,清酒对饮十三人欢聚。
不必再提洛阳学社的古老风尚,且歌颂仙游庆祝之事的新鲜气象。
园中小径还未荒芜,应尽早退隐,愿长寿的橡树陪伴着庄重的椿树共度余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尊老重贤的场景,诗人真德秀在春天社日之后,邀请年长者齐聚西山精舍,共享盛宴。他赞美这些耆年老者如同国家的瑰宝,无论是在仕途还是隐逸中都保持着高尚的品质。诗中提到,大家共度千岁的华发之年,举杯对饮,人数多达十三人,场面热闹而温馨。
诗人提醒大家不要过多追忆往昔洛社的遗风,而应庆祝眼前仙游般的聚会,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他鼓励老人们适时退隐,享受生活,就像长寿的橡树和椿树相伴一样,寓意着长久的健康和宁静。整首诗洋溢着对老年人的敬仰和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社会尊老爱贤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