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昌时宿高明寺
宋 · 汪藻
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汪藻与友人在高明寺相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暖。首句“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以“幽卧”展现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而“寒日初”则暗示时间的流逝,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接着,“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通过夜雨和溪流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诗人被友人的来信唤醒,决定前往高明寺与友人相会。在前往的路上,“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意外的惊喜。
到达寺庙后,“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也描绘了沿途的美景。与友人相聚,“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在竹林与菜园中共享美食,生活气息浓厚。
然而,诗人也感到了时光的流逝,“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对老僧的离去表达了哀伤之情。在交谈中,“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通过品茶吃果,回忆往昔,享受当下,同时感受到新晴的愉悦。
最后,“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春天的气息弥漫,万物复苏,预示着新的开始。但诗人也意识到岁月不待人,“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感叹自己与友人的青春不再,岁月匆匆。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结尾“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既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也是对友情与相聚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