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安履山房赠舅氏启孙二首(其一)赏析

安履山房赠舅氏启孙二首(其一)

明 · 张元凯
黄鹄恣冥翮,寒松挺贞干。
纵尔寡谐合,允为明哲叹。
舅氏甘隐沦,幽栖抱璀璨。
冒枕白云多,隐几青山乱。
岩扉暮霭浮,风树空音散。
流坎任所止,豕鹿聊为伴。
不苦扬雄吃,而爱长卿慢。
原阡竭心力,愚谷安昏旦。
翻嫌鹿门叟,累彼妻孥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舅氏在山中过着隐逸的生活,以黄鹄翱翔和寒松挺立象征其高洁的人格。诗人赞赏舅氏即使与世俗不合,也能坚守明哲之志,甘于淡泊。他在山间白云缭绕、青山环绕的环境中,享受着宁静与自然的陪伴。尽管生活简朴,他并不羡慕扬雄的苦学,也不追求司马相如的荣华,而是安心于自己的田园生活,对妻子儿女的照顾也无怨言。诗人甚至略带调侃地提到,舅氏宁愿像鹿门老子那样过日子,也不愿因仕途而累及家人。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舅氏超然物外、乐道安贫生活的敬佩与赞美。

词语解释

白云的意思:(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

不苦的意思:不十分;不过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苦诈打扮,不甚艷梳掠。”...

长卿的意思:(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

璀璨的意思:◎ 璀璨 cuǐcàn[bright;lustrous gleaming] 形容光彩夺目阳光璀璨...

风树的意思:《韩诗外传》卷九:“ 皋鱼 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不得奉养之典。《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慟,衔索兴嗟,晒风树以隤心,頫寒泉而沬泣,追远之情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饌,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母仪邈矣,永怀风树之凄凉。”...

黄鹄的意思:(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

昏旦的意思:(1).黄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夫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2).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亦泛指时光。 唐 李绅 《南梁行》:“芻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套曲:“安乐窝随缘度昏旦,伴几个知交撒顽,寻一会渔樵调侃。...

竭心的意思:犹尽心。 汉 祢衡 《鹦鹉赋》:“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一状》:“自领经略之任,竭心戎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维时, 鼐 竭心筹之,无出碉堡为上。”...

舅氏的意思:即舅父。《诗·秦风·渭阳序》:“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孔颖达 疏:“谓舅为氏者,以舅之与甥氏姓必异,故书传通谓为舅氏。”《国语·晋语四》:“所不与舅氏同心也,有如 河 水。”参见“ 舅父 ”。...

空音的意思:清越的乐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鹿门的意思:(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明哲的意思:◎ 明哲 míngzhé[understand philosophy] 明智、通达事理知之曰明哲。——《书·说明上》而况于明哲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暮霭的意思:◎ 暮霭 mù’ǎi[evening mist] 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暮霭沈沈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妻孥的意思:[释义](名)〈书〉妻子和儿女。 [构成]并列式:妻+孥...

青山的意思:◎ 青山 qīngshān[green hill]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任所的意思:◎ 任所 rènsuǒ[an official’s office] 担任工作职责的场所...

树空的意思:树干中的空隙、洞穴。《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东 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

所止的意思:(1).所居之地。《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又问弟知 白员外 所止否?”(2).所到之地。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

谐合的意思:和合。 汉 陆贾 《新语·辨惑》:“諂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然性介少谐合,素不为乡曲所重。”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五:“庄严和秀丽、英雄和美,是如此地一致而又谐合。”...

心力的意思:◎ 心力 xīnlì(1) [mental and physical efforts](2) 思维能力,才智费尽心力(3) 心思和能力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书·大禹谟》尽心力以事其君。——《左传·昭公十九年》...

岩扉的意思:(1).岩洞的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巖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2).借指隐士的住处。 宋 陆游 《开元暮归》诗:“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隐沦的意思:(1).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2).隐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 郁达夫 ...

隐几的意思:(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

幽栖的意思:(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絶。” 宋 范仲淹 《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2).隐居。《宋书·隐逸传·宗炳》:“ 南阳 宗炳 、 雁门 周续之 ,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唐 白居易 《与僧智如夜话》诗:“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确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

愚谷的意思:(1).见“ 愚公谷 ”。(2).借指隐者。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 高阳 之狂生者也。”...

贞干的意思:亦作“ 贞榦 ”。1.《易·乾》:“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 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因以“贞干”喻支柱,骨干。亦指能负重任、成大事的贤才。《庄子·列御寇》:“ 鲁哀公 问乎 颜闔 曰:‘吾以 仲尼 为贞干,国其有瘳乎!’”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贞,同楨。” 汉 王充 《论衡·语增》:“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贞干也。” 唐 权德舆 《送商州崔判官序》:“今二千石以宗室贞干,自中臺郎出守,首辟 博陵 崔君 。” 明 文徵明 《乡里祭沉都宪文》:“国失贞榦,乡无老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