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伍子胥渡江图赏析

伍子胥渡江图

明 · 张宁
壮气横空欲吞楚,半夜函关出虓虎。
城中追骑若行云,泉下孤臣泪如雨。
江头立马寒飕飕,江神吐泣皇天愁。
捐躯甘作异乡鬼,誓死肯忘同天雠。
何来老父伤羁阻,舣棹招摇夜相渡。
百金宝剑辞不收,万石功名草头露。
雄兵一旦下吴台,楚国山河半草莱。
旧主已随烽火遁,将军犹入故宫来。
秦庭泣血昭王返,白苧歌长越兵远。
夫差夜饮欲烹龙,句践宵衣正尝胆。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
君看楚郢鞭尸客,应是吴门抉目人。

鉴赏

这首诗《伍子胥渡江图》以明代诗人张宁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伍子胥在渡江时的壮烈情景与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伍子胥的豪情壮志与深沉悲痛。

首句“壮气横空欲吞楚”,开篇即以豪迈之气展现伍子胥的英勇与决心,仿佛要将楚国吞没,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强烈仇恨与复仇的决心。接下来,“半夜函关出虓虎”一句,通过深夜过函谷关时的场景,形象地描绘了伍子胥勇猛无畏的形象,如同猛虎出笼,充满了力量与决绝。

“城中追骑若行云,泉下孤臣泪如雨”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表现了伍子胥在生前面对追兵时的从容与坚定,另一方面则预示了他死后,其忠诚与悲愤之情化为泪水,永不停歇。这种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伍子胥作为忠臣的高尚品质。

“江头立马寒飕飕,江神吐泣皇天愁”描绘了伍子胥在渡江时的场景,江风凛冽,江神也为之动容,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捐躯甘作异乡鬼,誓死肯忘同天雠”表达了伍子胥不惜牺牲一切,只为完成复仇大业的决心,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古代忠臣的典型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何来老父伤羁阻,舣棹招摇夜相渡”描述了伍子胥在渡江途中,老父前来相送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伍子胥对家庭的不舍与牵挂。

“百金宝剑辞不收,万石功名草头露”则反映了伍子胥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强调了他追求的是正义与理想,而非个人的荣华富贵。

“雄兵一旦下吴台,楚国山河半草莱”描绘了伍子胥最终成功复仇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楚国的衰败与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旧主已随烽火遁,将军犹入故宫来”通过对比,突出了伍子胥对旧主的忠诚与对新政权的警惕,展现了他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

“秦庭泣血昭王返,白苧歌长越兵远”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化了伍子胥复仇的决心与行动,同时也暗示了复仇之路的艰难与漫长。

“夫差夜饮欲烹龙,句践宵衣正尝胆”通过对比勾勒出春秋时期两位君主的不同性格与结局,暗含对伍子胥复仇行为的反思与评价。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描述了伍子胥历经百战后的疲惫与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体现了英雄末路的凄凉与无奈。

“君看楚郢鞭尸客,应是吴门抉目人”最后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表达了对伍子胥复仇行为的复杂看法,既赞扬了他的英勇与忠诚,也对其手段的残酷与后果的悲剧性进行了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伍子胥渡江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英雄的壮烈与悲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性、忠诚与复仇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