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独望
唐 · 马戴
斜日挂边树,萧萧独望间。
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
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
谁为立勋者,可惜宝刀闲。
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
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
谁为立勋者,可惜宝刀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斜日:夕阳。边树:边疆的树木。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这里指孤独凄清的样子。
独望:独自远望。
阴云:阴暗的云层。
藏:遮蔽。
汉垒:汉军的堡垒或营垒。
飞火:战争中的火焰,这里指战火。
胡山:胡人居住的山地。
陇首:陇山之巅,代指边关要塞。
行人绝:行人断绝,没有行人。
河源:黄河的源头。
夕鸟还:傍晚时分,鸟儿归巢。
谁为:谁能够。
立勋者:建立功勋的人。
可惜:令人惋惜。
宝刀闲:珍贵的刀剑闲置不用,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
翻译
夕阳挂在边疆的树梢,孤独地遥望着远方。阴沉的云遮蔽了汉军的营垒,战火照亮了胡人的山川。
陇山的隘口已不见行人的踪迹,黄河源头的鸟儿在傍晚时分飞回。
谁能成为建立功勋的人呢?只可惜那宝贵的刀剑闲置无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孤独的景象。开篇“斜日挂边树,萧萧独望间”两句,通过低悬的夕阳和哀鸣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境。边关之地,夕阳西沉,仅剩下一缕余晖挂在遥远的树梢上,而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那里,感受着那萧萧作响的风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伤和寂寞。
接下来,“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两句,则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天际。阴郁的云层遮蔽着边关的城垒,而远方却有着战事的迹象,火光映照在辽远的胡地之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隐喻了边疆的动荡不安。
“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寂与荒凉。长安以西的路上,行人稀少,而在河源之处,仅有的生命迹象是归巢的鸟儿,它们在黄昏时分返回自己的栖息地。这不仅描绘出一幅秋末的边塞图景,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索。
最后,“谁为立勋者, 可惜宝刀闲”两句,则是对武功高强而不得志使用的一种慨叹。宝刀虽锋利无匹,却因时局所迫而无法施展其用,这份慨叹中不仅有对于个人英雄末路的哀伤,更蕴含着对于时代变迁、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充满了苍凉气息的边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