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天华寺亭二首(其二)赏析

天华寺亭二首(其二)

宋 · 冯时行
一亭开浩荡,千载纳幽閒。
日色射丹巘,秋姿凝翠鬟。
人家屏上见,鹭点镜中还。
冷宦惊人眼,无妨饱看山。

注释

一亭:一座亭子。
浩荡:开阔。
千载:千年。
纳:接纳。
幽閒:宁静悠闲。
日色:阳光。
丹巘:红色的山峰。
秋姿:秋天的景色。
翠鬟:绿色的发髻。
人家:人家的住所。
屏上:窗户。
鹭点:白鹭点点。
镜中还:倒映在镜子里。
冷宦:清冷的官职。
惊人眼:令人惊讶。
无妨:不妨碍。
饱看:尽情欣赏。
山:眼前的山水。

翻译

一座亭子敞开胸怀,千年来接纳着宁静与悠闲。
阳光照射在红色的山峰,秋天的景色凝结如绿色的发髻。
从人家的窗户望去,水面上白鹭点点,倒映在镜子里。
清冷的官职虽令人惊讶,但这不妨碍我尽情欣赏眼前的山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幽雅的山中亭子,充满了古典美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一亭开浩荡" 一句,以“一”字起首,简洁而有力,设定了整个意境的宽广和深邃。"千载纳幽閒"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那份淡定的感受,以及亭子所承载的文化沉淀。

接下来的"日色射丹巘,秋姿凝翠鬟",通过对光线和山色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静谧,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这里的“秋”字,不仅指季节,更蕴含着一种成熟、收获的心境。

"人家屏上见,鹭点镜中还"则将亭子与人家的生活联系起来,屏风上的画卷和镜中的倒影,都成了欣赏自然之美的媒介。这种对景观的间接体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冷宦惊人眼,无妨饱看山","冷宦"一词,不仅形容了亭子的清幽,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而"无妨饱看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沉醉和享受,没有任何拘束。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亭子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境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审美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