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答周伯寿送行
宋 · 赵蕃
秋月日以明,秋风日以清。
秋今且云暮,而我遄东征。
虽云别寓邦,且复遵故程。
久结山水念,况关朋友情。
惟昔未识初,闻风已先倾。
一见辱与交,再焉许同盟。
吾徒务切磋,俗士资飞鸣。
我事太卤莽,君为久专精。
我行政依刘,君言将入衡。
要期一见重,可使万户轻。
春风一转首,南山各归耕。
君亦竟闭户,坐阅水火争。
临分枉题赠,至味如太羹。
此意可虚辱,不然讵为荣。
去去复去去,行行重行行。
秋今且云暮,而我遄东征。
虽云别寓邦,且复遵故程。
久结山水念,况关朋友情。
惟昔未识初,闻风已先倾。
一见辱与交,再焉许同盟。
吾徒务切磋,俗士资飞鸣。
我事太卤莽,君为久专精。
我行政依刘,君言将入衡。
要期一见重,可使万户轻。
春风一转首,南山各归耕。
君亦竟闭户,坐阅水火争。
临分枉题赠,至味如太羹。
此意可虚辱,不然讵为荣。
去去复去去,行行重行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明:明亮。清:清凉。
暮:傍晚。
遄:迅速。
寓邦:他乡。
遵故程:遵循旧路。
山水念:对山水的思念。
朋友情:友情。
闻风:听说。
辱:荣幸。
同盟:结盟。
务:追求。
俗士:世俗之人。
卤莽:鲁莽。
专精:专注。
行政:处理事务。
依刘:效法刘公。
入衡:影响决策。
万户轻:价值千金。
归耕:归田耕作。
枉题赠:赠诗。
太羹:美羹。
虚辱:不求回报。
讵:岂,难道。
去去:一次次离去。
行行:一次次行走。
翻译
秋月日益明亮,秋风日益清凉。秋天已近傍晚,我匆忙向东行。
虽然身在异乡,但还要遵循旧路。
长久以来怀山水之思,更兼朋友之情深。
当初未识你,只闻其名已倾心。
初次相见即荣幸相交,再次相约结盟同行。
我们追求切磋学问,世俗之人则急于炫耀。
我行事鲁莽,你却长久专注。
我行事效法刘公,你的言论将影响决策。
期待重逢,你的价值胜过千金。
春风一转,南山农人各自归田。
你也将闭门读书,静观世事纷争。
临别之际,你赠诗予我,深情厚意如美羹。
这份情谊不求回报,否则何来荣耀。
一次次离去,一次次行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次韵和答周伯寿送行》。诗中,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月光明亮,秋风清爽,但自己却即将踏上东征的路途。他虽然身处异乡,但仍遵循既定的行程,对山水之念和友情之情深感怀念。诗人回忆起初次相识,对方就已深深吸引,两人结为盟友,互相切磋学问,与世俗之人不同。
诗人自谦行事鲁莽,而友人则长久专注于学业,他们的志向各异,但都期望通过彼此的交往得到提升。诗人提到自己效仿刘氏的行为,而友人的话语则可能影响深远。他们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认为这样的友谊能超越世俗价值。最后,诗人感叹离别在即,朋友将闭门读书,各自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友人在赠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让诗人感到无比珍贵,他认为这份友谊是值得珍视的荣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勉励,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