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自殿庐归舍梨花盛开薄暮与陈汝海花下小饮
双花夹苍桧,夭桃倚晴台。
白团燕山雪,红注天台醅。
振鹭拟高下,游蜂谢徘徊。
昂首冠接䍦,捧心舞毰毸。
残日凝馀霞,回风起轻雷。
不念影寂寂,但惜光皑皑。
珠衣点缀灭,粟尺弥缝裁。
团团妆奁巧,宛转寒纹回。
香深妒紫檀,色靓羞苍苔。
幸兹艳阳盛,不以尘土摧。
凡卉工后先,孤根静栽培。
玩芳悟观象,撷英审抡材。
輘轹青紫场,躏藉锦绣堆。
高羞折腰柳,逸亚横枝梅。
殷勤识花意,浩荡为我开。
殿庐龙光动,琐窗驹影催。
相迎复相恨,欲去还相陪。
停云俨若思,落月寒如灰。
当歌愿秉烛,渴吻惊耻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春日梨花盛开下的雅集,诗人袁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友人陈汝海在梨花树下饮酒赏花的情景。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如梨花盛开、日落余霞、轻风吹拂等,更融入了对时光流转、相聚离别之感的深刻体会。
首句“两人一百岁,共饮三十杯”,以夸张手法表达了对长久友谊的赞美,两人虽年岁已高,却能共享美酒,畅谈人生。接着,“双花夹苍桧,夭桃倚晴台”描绘了梨花与桃花环绕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白团燕山雪,红注天台醅”则将梨花比作雪,桃花比作酒,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酒的醇厚。
“振鹭拟高下,游蜂谢徘徊”通过鹭鸟与蜜蜂的行为,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忙碌。接下来的“昂首冠接䍦,捧心舞毰毸”则以动物的姿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日落时分,“残日凝馀霞,回风起轻雷”描绘了黄昏的宁静与即将来临的夜幕,而“不念影寂寂,但惜光皑皑”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珠衣点缀灭,粟尺弥缝裁”运用比喻,将花瓣的凋零与修补的过程,比作珠衣的装饰与修复,寓意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接下来的“团团妆奁巧,宛转寒纹回”描绘了花瓣的形状与纹理,充满了艺术美感。而“香深妒紫檀,色靓羞苍苔”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梨花的独特香气与色泽。
“幸兹艳阳盛,不以尘土摧”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即使在尘世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净土。“凡卉工后先,孤根静栽培”则借花喻人,赞美那些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静心培育自我成长的人。“玩芳悟观象,撷英审抡材”强调了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思自身价值与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輘轹青紫场,躏藉锦绣堆”描绘了花海中的热闹景象,而“高羞折腰柳,逸亚横枝梅”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花卉的特色与姿态。“殷勤识花意,浩荡为我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意与理解,以及从中获得的精神滋养。
“殿庐龙光动,琐窗驹影催”描绘了夜晚降临,殿庐中光芒闪烁,窗前马影匆匆,预示着聚会即将结束。“相迎复相恨,欲去还相陪”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停云俨若思,落月寒如灰”则以云彩和月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当歌愿秉烛,渴吻惊耻罍”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歌唱,直到深夜,即使口渴也不愿离开,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