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五)赏析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五)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失笑如何了此生,须教日日醉乌程。
是非不较人情好,穷达休论世路平。
钓月耕云何限乐,枕流漱石有馀清。
近来转觉身强健,剩喜双瞳炯炯明。

注释

失笑:大笑或苦笑。
如何:为什么。
了此生:度过一生。
须教:应当让。
日日:每日。
醉:喝醉。
乌程:古代地名,以产酒著名。
是非:对错,是非纷争。
人情:人世间的情感。
穷达:困厄与显达。
世路:世间的道路,指人生经历。
钓月耕云:比喻超脱尘世,享受自然。
乐:乐趣。
枕流漱石:枕着溪流,漱口山石,形容隐居生活。
清:清闲,清净。
转觉:逐渐觉得。
身强健:身体强壮。
剩喜:更加欢喜。
炯炯明:目光明亮。

翻译

为何要用笑声度过此生,每日沉醉在乌程酒中。
不必计较对错,人情冷暖自知,不论困厄还是显达,都不必谈论世道是否平坦。
垂钓月亮,耕耘白云,乐趣无穷,枕着溪流,漱口山石,心境清澈。
最近我感觉身体越来越强壮,更欣喜的是双眼炯炯有神。

鉴赏

这首词作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明显的豪放与奔放,诗人的情感表达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失笑如何了此生,须教日日醉乌程”两句,描绘出诗人对于生命中无尽欢乐的追寻,以及通过饮酒来忘却世俗烦恼的心境。

接下来的“是非不较人情好,穷达休论世路平”表明了诗人对社会名利的超然态度,不愿意被外界的评价所束缚,同时也看破了世间的种种不平,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钓月耕云何限乐,枕流漱石有馀清”则是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和享受。诗人想要像钩住月亮、耕耘在云端一般地去追求无边的快乐,同时也希望能够像枕着溪水、洗涤心灵于石上那样,保持一份清净与宁静。

最后,“近来转觉身强健,剩喜双瞳炯炯明”显示了诗人近来的身体状况良好,以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双眼炯炯有神,不仅是对外在健康状态的一种写照,也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清醒。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诗人的自我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自由、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并且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生哲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