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酿雨二首(其一)
宋 · 杨万里
昨来一雨断人行,恰则晴时云又生。
梅月如何休得雨,麦秋却是要它晴。
梅月如何休得雨,麦秋却是要它晴。
注释
昨来:昨天。一雨:一场雨。
雨:下雨。
断:中断。
人行:人们的行程。
恰则:恰好。
晴时:天气转晴的时候。
云又生:云却又开始生成。
梅月:梅花盛开的时节。
如何:怎么能够。
休得:不要。
麦秋:麦子成熟的秋季。
却是:却偏偏。
要它晴:需要晴朗。
翻译
昨天一场雨中断了人们的行程,恰好天气转晴,云却又开始生成。梅花盛开的时节怎能再来雨,麦子成熟的秋季却需要晴朗的天气。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昨来一雨断人行" 表明昨天下过一场雨,使得路人都停下了脚步。这里,“一雨”指的是一次突然降临的小雨,而“断人行”则生动地表现了这场小雨对人们行走的影响,给人一种雨来时街道空寂、行人稀少的画面感。
"恰则晴时云又生" 描述了雨过天晴之际,又有新的云朵生成。诗中“恰则”表示时间上的巧合,“晴时”指的是雨后天气转晴,而“云又生”则显示出大自然的不断变化,云彩在蓝天中重新聚集,可能是预示着下一场雨水即将到来。
"梅月如何休得雨" 这句话通过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之月(通常指农历三月至四月)是否能够避免降雨的疑惑。这里,“梅月”象征着春季,而“如何休得雨”则反映出在这个时节,天气多变,难以避免下雨。
"麦秋却是要它晴" 这句话表达了对麦子成熟之季(通常指农历五月至六月)期盼晴好的希望。诗中“麦秋”指的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却是要它晴”则强调了这个时节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因为晴好天气有利于麦子的收割和晾晒。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雨与晴的交替,以及这种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