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台
明 · 王世贞
般若何曾有此因,如来偶醒恋身人。
黄金台上高千尺,天下谁人不舍身。
黄金台上高千尺,天下谁人不舍身。
鉴赏
这首诗名为《舍身台》,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般若何曾有此因,如来偶醒恋身人”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佛教中的般若智慧与世俗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探讨了舍身成佛的深刻哲理。般若,即智慧之意,在佛教中是达到解脱的智慧;如来,则是佛陀的别称,此处借指佛祖或觉悟者。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我束缚和情感依恋的反思,暗示了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需要超越世俗的牵绊。
接下来,“黄金台上高千尺,天下谁人不舍身”两句,运用了黄金台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的象征,这里借以喻指某种崇高的理想或目标。千尺之高,既描绘了目标的高远,也隐含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艰难。最后一句“天下谁人不舍身”,则表达了在面对高远理想时,人们普遍愿意付出努力甚至牺牲自我的意愿。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对于理想与现实、自我与超脱之间复杂而深刻的矛盾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