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渡江寄居海门太平港
清 · 陈式金
安期顿惊元旦死,妇戕其夫古无是。
贺节今年好语无,机兆祸先暗有使。
时过无何戒渐忘,悠悠举国谁预防。
横空贼至夜呼急,掩甲曳兵争出亡。
官不爱民民失庇,上下相乖多退避。
仁为父母虐为雠,保卫同心安可致。
万匪猖狂拥似蜂,杀人无数迫人从。
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
东乡义起乡团锐,日日当锋争奋励。
勇跃先登不顾身,直入南城坠诡计。
赤日当空汗雨挥,鼓衰力尽不成围。
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
先人陇上松楸无,茫茫四顾肠如断。
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
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
贺节今年好语无,机兆祸先暗有使。
时过无何戒渐忘,悠悠举国谁预防。
横空贼至夜呼急,掩甲曳兵争出亡。
官不爱民民失庇,上下相乖多退避。
仁为父母虐为雠,保卫同心安可致。
万匪猖狂拥似蜂,杀人无数迫人从。
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
东乡义起乡团锐,日日当锋争奋励。
勇跃先登不顾身,直入南城坠诡计。
赤日当空汗雨挥,鼓衰力尽不成围。
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
先人陇上松楸无,茫茫四顾肠如断。
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
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中通过“安期顿惊元旦死”、“官不爱民民失庇”等句子,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与疏离,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接着,“万匪猖狂拥似蜂”形象地描绘了盗匪的猖獗,他们杀人无数,破坏社会秩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则展现了盗匪对社会物质基础的破坏,以及人民在逃亡中的艰难处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抵抗与希望的主题。通过“东乡义起乡团锐”、“勇跃先登不顾身”等描述,表现了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抵抗的勇气和决心。然而,“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则暗示了外部力量的无力,以及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疲惫与困惑。
最后,“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表达了人民在困境中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的无奈与悲哀。“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则以海上的航行比喻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在新环境中内心的伤感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和平、安定的渴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