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悬瓠城歌赏析

悬瓠城歌

元 · 李材
我经悬瓠城,试作悬瓠歌。
残灰五百载,悬瓠不复峨。
有唐中叶失驭将,退辱进危多诋谤。
淮西孽雏手指天,百万官兵不敢傍。
长安市上昼杀人,司隶走藏魂胆丧。
晋公一语破纷纭,意断心谋神莫抗。
谏书不到双阙下,诏检初成九天上。
煌煌日月焕斧节,惨惨风云动鞬䩨。
殿前虓虎神策军,愬武通颜分玉帐。
夜深雪花大于璧,悬孤城头血埋仗。
寒威方劲弓百钧,净影不摇旗十丈。
已囚猰貐山更沸,再戮鲸鲵海无浪。
蔡人不识绯衣儿,剑气磨天大丞相。
方城大将拜道左,犀甲金戈光炫晃。
凶嚚狡众五十秋,白日青天破昏障。
儿童不遣避介冑,妇女争来沽绿酿。
入朝论功功有差,晋公之功无与让。
英雄事往名器虚,慄斯嚅唲竟相尚。
外藩跋扈骄将侮,中禁深严嬖臣诳。
山东何啻百少阳,秦苑洛阳随板荡。
我歌悬瓠辞,歌声颇悲壮。
呜呼,唐之覆车将谁尤,后人吊古徒哀怆。
悬瓠城下流水流,悬瓠城边牧笛唱。
悬瓠歌,歌已终。
君不见丰碑野火化为土,怅望文公及晋公。

鉴赏

这首《悬瓠城歌》由元代诗人李材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末期的动荡局势和人物的英勇事迹。

开篇“我经悬瓠城,试作悬瓠歌”,诗人以自身经历引入主题,开始讲述关于悬瓠城的故事。接着,“残灰五百载,悬瓠不复峨”两句,既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也暗示了悬瓠城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衰败。

随后,诗人通过“有唐中叶失驭将,退辱进危多诋谤”描绘了唐朝中期将领失势、政治环境险恶的背景。紧接着,“淮西孽雏手指天,百万官兵不敢傍”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叛乱势力的嚣张气焰以及朝廷军队的畏缩不前。

“长安市上昼杀人,司隶走藏魂胆丧”描述了长安市内发生的暴力事件,以及官员们的恐惧心理。而“晋公一语破纷纭,意断心谋神莫抗”则赞扬了某位晋公的智慧与决断力,能够迅速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煌煌日月焕斧节,惨惨风云动鞬䩨”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晋公的英明决策带来的光明与希望,以及其对局势的深刻影响。接下来,“殿前虓虎神策军,愬武通颜分玉帐”则赞美了神策军的勇猛与将领的智谋。

“夜深雪花大于璧,悬孤城头血埋仗”、“寒威方劲弓百钧,净影不摇旗十丈”等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气氛。而“已囚猰貐山更沸,再戮鲸鲵海无浪”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激烈与结果的残酷。

“蔡人不识绯衣儿,剑气磨天大丞相”描绘了大丞相的威严与影响力,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其力量。“方城大将拜道左,犀甲金戈光炫晃”则展示了大将的忠诚与军队的精锐。

“凶嚚狡众五十秋,白日青天破昏障”、“儿童不遣避介冑,妇女争来沽绿酿”这两组对比,一方面展现了叛乱势力的长期存在与影响,另一方面则描绘了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正义的支持。

最后,“入朝论功功有差,晋公之功无与让”赞扬了晋公的功绩,而“英雄事往名器虚,慄斯嚅唲竟相尚”则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与对权力虚无的感慨。

“外藩跋扈骄将侮,中禁深严嬖臣诳”揭示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复杂与混乱。“山东何啻百少阳,秦苑洛阳随板荡”则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的动荡与变迁。

“我歌悬瓠辞,歌声颇悲壮”总结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对英雄的敬仰。“君不见丰碑野火化为土,怅望文公及晋公”则以丰碑被野火烧毁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唐代末期的动荡局势和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