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江浦县丞郑公诗(其一)赏析

挽江浦县丞郑公诗(其一)

宋 · 韩淲
寂寞同州守,衣冠葬玉山。
国家遭祸变,臣子不生还。
异域城应在,中原路尚艰。
有孙才九品,本拟上朝班。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韩淲为悼念江浦县丞郑公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寂寞同州守”,描绘了郑公在同州任职时的孤独形象,暗示其官职虽高,却难以得到同僚或下属的理解与支持,生活与情感上都显得颇为寂寞。接着,“衣冠葬玉山”一句,以“玉山”比喻郑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暗示其去世后,如同珍宝般被安葬于崇高的山峰之上,象征着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国家遭祸变,臣子不生还。”这两句直接点明了郑公逝世的原因,国家遭遇了巨大的灾难或变革,作为臣子的他未能幸免于难,表达了对郑公不幸命运的同情与哀悼。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批判。

“异域城应在,中原路尚艰。”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郑公逝世的影响。即使在他去世后,他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仿佛一座坚固的城池屹立不倒。然而,对于那些仍然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们来说,道路依旧艰难,暗示了社会重建和恢复秩序的不易。

最后,“有孙才九品,本拟上朝班。”通过描述郑公后代的现状,反映了家族传承与个人理想的落差。尽管郑公的子孙可能只获得了较低的官位,但原本他希望能够晋升至朝廷,参与国家治理。这一对比,既是对郑公未竟事业的惋惜,也是对其高尚人格和远大抱负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公生前事迹的追忆和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