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石适中(其二)
宋 · 邹浩
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挽石适中(其二)》。诗中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描绘了逝者生前在南明山下的读书堂中,借着微弱的烛光苦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书卷气的氛围。
颔联“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赞扬逝者高尚的品德,不亚于亲人骨肉,使得诗人不再思念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逝者人格的高度评价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深深敬仰。
颈联“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转折笔锋,揭示了诗人与逝者分别十年之久,如今却突然得知逝者离世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哀伤。
尾联“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诗人追忆与逝者昔日共处的美好时光,遗憾自己无法在逝者入殓之时为其送行,表达出深深的遗憾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高尚品德的崇敬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