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郡斋夜坐闻水车声(其二)赏析

郡斋夜坐闻水车声(其二)

宋 · 王十朋
天二欲警老刺史,车声夜入凝香耳。
四郊苗槁农民悲,万壑水乾鱼鳖死。
守臣失职政事荒,谁遣连年坐黄堂。
自惭不及段文昌,圣世岂有桑弘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王十朋在郡斋夜坐时,听到水车声引发的感慨。诗中通过“天二欲警老刺史”一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接着,“车声夜入凝香耳”则将这种担忧具象化为夜晚车声的侵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

“四郊苗槁农民悲,万壑水乾鱼鳖死”两句,直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农作物枯萎,水源干涸,生灵涂炭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王十朋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守臣失职政事荒,谁遣连年坐黄堂”揭示了作者对官员失职导致政事荒废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对长期官僚体制僵化、无法有效应对危机的忧虑。这里不仅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暗含了对改革与治理的期待。

最后,“自惭不及段文昌,圣世岂有桑弘羊”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评价,同时也对理想中的政治家——如段文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负面角色——如桑弘羊——的警惕。这既是对个人能力的反思,也是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王十朋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政治的不懈追求,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