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宝胜寺壁
宋 · 胡仲弓
十里湖光镜样平,银潢一带向东倾。
寺从杨柳阴中出,僧在莲花会上行。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我来借榻醒尘梦,归去吟诗韵更清。
寺从杨柳阴中出,僧在莲花会上行。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我来借榻醒尘梦,归去吟诗韵更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光:湖面的景色。镜样平:像镜子一样平整。
银潢:比喻银河。
向东倾:向东方倾斜。
寺:寺庙。
杨柳阴:杨柳树下的阴影。
莲花会:莲花盛开的集会。
佛地:佛国之地。
担板汉:世俗之人。
梵音:神圣的佛教音乐。
采菱声:采菱人的歌声。
借榻:借住的地方。
醒尘梦:清醒尘世间的梦境。
吟诗:吟诵诗歌。
韵更清:韵律更加清新。
翻译
湖面十里如镜般平整,银河般的水面向东倾斜。寺庙隐藏在杨柳浓荫之下,僧人行走在盛开莲花的集会中。
佛国之地也包容世俗之人,梵音之中不要有采菱的嘈杂声。
我来此借榻以清醒尘世之梦,回去后吟诗的韵律更加清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江南水乡寺庙景象。"十里湖光镜样平",以比喻手法写出湖面如镜,水面开阔,平静如画。"银潢一带向东倾",将银河倒映在湖中的景象比作一条流动的银带,富有动态美。
"寺从杨柳阴中出",通过杨柳的掩映,展现出寺庙的静谧与深邃,仿佛隐藏在绿色之中。"僧在莲花会上行",莲花象征佛教的清净,僧侣在莲池边行走,增添了禅意。
"佛地也容担板汉",表达寺庙的包容,即使是劳作之人也能在此找到安宁。"梵音莫近采菱声",强调寺庙的宁静,远离世俗的嘈杂,只有佛音回荡。
诗人借宿寺庙,得以暂时逃离尘世烦恼,醒来后心神清爽,"我来借榻醒尘梦",表达了对这种净化心灵的向往。最后,"归去吟诗韵更清",暗示了这次经历对诗人创作的启发,使他的诗篇更加清新脱俗。
整体来看,胡仲弓的《旧题宝胜寺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