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其二)
宋 · 苏颂
前日崇明路,初闻撤瑟时。
两宫驰道哭,三市辍舂悲。
精爽骑箕尾,功名载鼎彝。
谁修凤池录,直笔载萧规。
两宫驰道哭,三市辍舂悲。
精爽骑箕尾,功名载鼎彝。
谁修凤池录,直笔载萧规。
注释
前日:几天前。崇明路: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地方。
撤瑟:停止音乐演奏,可能象征某种仪式或事件结束。
两宫:指皇宫。
驰道:古代供皇帝专用的大道。
辍舂:停止舂米,形容市场活动暂停。
精爽:精神和魂魄。
箕尾:星宿名,古人认为与人的命运相关。
鼎彝:古代祭祀或庆典中使用的礼器,象征国家重器。
凤池:皇宫中的重要官署,这里指朝廷。
直笔:公正无私的记录。
萧规:萧何制定的法规,借指公正的法度。
翻译
前几天在崇明路上,初次听说停止演奏瑟的声音。皇宫大道上人们哭泣,市场上的舂米声也充满哀伤。
英灵升天如乘风骑星,功绩永载国家重器。
谁会编修朝廷史册,公正记载着萧何的法规。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离别时的情景和心境的诗。开篇“前日崇明路,初闻撤瑟时”两句,通过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即某个前日在崇明路上听到了撤军的号角声,营造了一种紧迫感和悲凉气氛。
接着,“两宫驰道哭,三市辍舂悲”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两宫"可能指的是王室或官府,"驰道哭"则是形容人们在大路上痛哭的情状;而“三市辍舂悲”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悲伤的情感至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和怀念。“精爽骑箕尾,功名载鼎彝”两句,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英勇将领的形象,他的名字和功绩被刻在了古代的青铜礼器——鼎彝上。
最后,“谁修凤池录,直笔载萧规”两句,则是对历史记录者的提问和期望。诗人通过这些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能够真实记载历史、不畏强权的史官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怀旧色彩,同时也蕴含着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与哀悼,以及对历史记录者的尊重。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出作者苏颂在宋代文学上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