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六首(其四)
明 · 王绅
圣门三千徒,一一皆佳士。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鉴赏
此诗《咏逸民六首(其四)》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描绘圣门弟子的群像以及对“屡空子”的赞誉,展现了对古代隐士的敬仰之情。诗中以“圣门三千徒”开篇,寓意古代儒家学者众多,而“一一皆佳士”则强调了这些学者的优秀品质。接着,诗人提到时君询问贤者,独指“屡空子”,即孔子,以此突出孔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孔子对学问的追求永不停歇的精神。然而,“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则透露出对孔子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逝世后,后世无人能继承其道的遗憾。
接下来,“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两句,将视角拉至秦汉时期,指出即使在那个时代,也难以找到与孔子相匹敌的人物,进一步强调了孔子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最后,“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一句,以“牛医嗣”比喻后世有人继承孔子之道,表达了对孔子思想传承者的期待和赞赏。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湖泊景象,象征着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则总结了孔子的思想不仅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反而如同光芒般照亮历史,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赞美,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思想能够跨越千年,继续影响后世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