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寓陈杂诗十首(其三)赏析

寓陈杂诗十首(其三)

宋 · 张耒
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
俄然晨光漏,绀碧出天面。
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
今朝事大定,云物卷组练。
客有北来说,蝝生被数县。
谷穗无一粒,遗秆如立箭。
卑田成大泽,投种哀莫见。
官人懵不知,犹喜输租办。
兴怀及鳏寡,犹愧吾饱饭。

注释

棼丝:乱麻般的细丝。
咫尺:极近的距离。
晨光漏:晨光穿透。
绀碧:深青色。
天工:自然之力。
顷刻:片刻。
云物:云雾。
组练:丝织品。
蝝生:蝗虫。
遗秆:剩余的稻秆。
卑田:低洼的土地。
哀莫见:无法看见的悲伤。
懵不知:无知觉。
输租办:缴纳租税。
鳏寡:丧偶或无子女的人。
吾饱饭:我自己的饱食。

翻译

早晨的雨像乱麻般的细丝,近在咫尺也难以分辨。
忽然间晨光穿透云层,深青色的天空显露出来。
大自然的光线变化无常,瞬间阴晴多变。
今日大事已定,云雾散去,如同展开的丝织品。
有位北方来客告知,蝗虫泛滥,几县都受到影响。
稻谷颗粒无收,只剩下直挺的稻秆。
低洼的土地变成了大湖,播种的希望却无法看见。
官员们无知无觉,还庆幸能交纳租税。
想到贫苦的鳏寡,我心中充满愧疚,只因自己衣食无忧。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春天景象和农民生活状况的诗。开头两句“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生动地描绘了早晨细雨如同纤细的丝线,湿气弥漫到让人难以分辨周围的事物。这两句设置了一种朦胧、湿润的氛围,为后文的景象描写打下基础。

接着,“俄然晨光漏,绀碧出天面”表现了雨后的天空逐渐明朗,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天色呈现出一种淡蓝色的美丽。诗人通过“俄然”二字传达了一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感。

“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则是对自然变化无常的赞叹,天气的变幻莫测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多次改变,这也映射出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至于“今朝事大定,云物卷组练”,这里的“今朝”指的是某一个具体的清晨,“事大定”可能是指天气或农事有了确定的安排,而“云物卷组练”则是形容云彩像纺织品一样层叠、组织紧密。

下一段“客有北来说,蝝生被数县。谷穗无一粒,遗秆如立箭”中的“客”可能指的是外来的消息或旅人,而“北来说”则是从北方传来的话语。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农作物的收成状况,“蝝生被数县”表明了虫灾严重,影响了多个县份的农作物;“谷穗无一粒,遗秆如立箭”则形容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麦子没有结实,田野中只剩下像箭一般竖立的秧苗。

最后,“卑田成大泽,投种哀莫见。官人懵不知,犹喜输租办”表达了农田因灾害而变得一片汪洋,种植的努力看不到希望;“官人懵不知”指的是官府对于百姓的困境缺乏了解和关心,只是一味地催缴税收。

最后两句“兴怀及鳏寡,犹愧吾饱饭”则是诗人的自白,他对那些年迈之人生活无着感到悲痛自己还能吃得饱饭而感到内疚。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晨光、云彩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农事、灾害和官府不作为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同情心和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关注。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关切时事、同情百姓的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