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夏历七月十三日益老两度赐宴赓得一读吴门胡老“搁笔吟”回周后陈以光老师又以“答谢胡心斋老先生四律”相示,因用其韵胡乱凑成四首,分呈胡李两老乞正,并面请益老斧削(其一)
行间若有意,字里果无心。
岂欲藏锋锷,须知惜寸阴。
年衰宜静养,体健胜多金。
词语解释
藏锋的意思:(1).书法用语。谓笔锋隐而不露。《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 唐 徐浩 《论书》:“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笔正则藏锋,笔偃则锋出。”(2).比喻才华不外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公词翰若此,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
寸阴的意思:[释义](名)〈书〉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构成]偏正式:寸(阴 [例句]珍惜寸阴时光。(作定语)...
多金的意思:多钱财;很多财物。《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 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 元 郭钰 《秋望》诗:“ 燕 马关山远, 吴 船岁月深。归来 苏季子 ,何用苦多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其人拥多金,负小慧,学诗画,以此得交士大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法师受妒妇多金,锻鍊周内,以酷济贪耳,吾岂服耶?”...
锋锷的意思:(1).剑锋和刀刃。借指刀剑等武器。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投之危亡之地,纳之锋鍔之间。”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钱鎛》:“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鍔。”(2).借指物体的尖突部分。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二:“影光倒射处,千厓失锋鍔。”(3).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气势。 宋 叶适 《龟山杨先生祠堂记》:“收敛锋鍔以立纲目,昼勤夜思,各就纪序。” 明 唐顺之 《旸谷吴公传》:“公医既精,而仪观磊落,阔达善谈説,颖然见锋鍔。”...
搁笔的意思:[释义](动)(写作、绘画)停笔,放下笔。 [构成]动宾式:搁|笔 [例句]他已搁笔多年。(作谓语)[同义]停笔...
搁笔的意思:[释义](动)(写作、绘画)停笔,放下笔。 [构成]动宾式:搁|笔 [例句]他已搁笔多年。(作谓语)[同义]停笔...
江城的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静养的意思:◎ 静养 jìngyǎng[rest quietly to recuperate] 安心休养...
九老的意思:指 唐 白居易 、 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 卧龙 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连苍髯。” 明 方孝孺 《万寿堂记》:“昔之以年称者如 商山 之四皓, 洛 之九老。”详“ 九老图 ”。...
年衰的意思:年老。《魏书·胡叟传》:“见其二妾,并年衰跛眇,衣布穿弊。”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扬鑣惊主辱,拔剑拨年衰。” 唐 白居易 《夏夜宿直》诗:“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无心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没有心思。他说这话是无心;不要误会。(作宾语) (2) (形)不是故意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作谓语) [构成]偏正式:无(心...
行间的意思:进行离间。《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声》:“ 荆南 高季昌 闻 殷 将 高郁 素教 殷 以计策而 楚 以彊,患之,尝使谍者行间於 殷 , 殷 不听。”(1).行伍之间,指军中。《商君书·画策》:“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青 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明史·姚张朱丘等传赞》:“ 张玉 、 朱能 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自此每战伐,无不在行间。”参见“ 行伍 ”。(2).行与行之间。指成行的...
须知的意思:◎ 须知 xūzhī(1) [notice;points for attention]∶关于从事某一活动必须知道的事情考试须知(2) [guide]∶关于某事或某活动的指南性知识或信息游览须知◎ 须知 xūzhī[should know;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必须知道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有意的意思:◎ 有意 yǒuyì(1) [purposely;deliberately]∶故意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2) [have a mind to;be disposed to]∶有心思有意帮忙...
惜寸阴的意思: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 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