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襄阳七绝句(其六)赏析

襄阳七绝句(其六)

金 · 王元粹
江上小儿誇善没,一日入水知几回。
汝曹未有机心在,缘底鸥鸟不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孩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首句“江上小儿夸善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江边的孩童们自夸着自己的善良,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纯真与自信。这里的“善没”可能是指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善行,或是对自身品德的自豪感。

次句“一日入水知几回”,则以孩童频繁地出入水中为喻,暗示他们对水的亲近与熟悉,或许是在戏水玩耍,也可能是在进行某种水上活动。这既展现了孩童的活泼与好奇,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接着,“汝曹未有机心在”,诗人转向对这些孩童的赞美,指出他们的心灵纯净无邪,没有世俗的机巧与算计。这种纯真使得他们能够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如鸥鸟一般,不被人类的干扰所影响。

最后一句“缘底鸥鸟不飞来”,通过鸥鸟的不飞来,进一步强调了孩童们内心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鸥鸟通常被视为自由与和平的象征,它们的不离去,似乎是对孩童们纯真心灵的一种认可与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孩童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纯真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儿童内心世界的赞美。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忘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对自然的敬畏。

词语解释

机心的意思:◎ 机心 jīxīn[mind given to deception or trickery] 机巧的心思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

江上的意思:(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

日入的意思:太阳落下去。《穀梁传·庄公七年》:“日入至於星出,谓之昔。”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明 高启 《送示上人序》:“每登西麓,聚落叶藉坐,探韵赋诗,抵日入鸟归乃去。”...

汝曹的意思:你们。《后汉书·马援传》:“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唐 杜甫 《渡江》诗:“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清 孙枝蔚 《移居怀远坊喜与汪叔定季甪爱园相近》诗:“汝曹非农復非商,胡不辛勤守几案?”...

善没的意思:善于潜水或游泳。《列子·说符》:“ 白公 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 孔子 曰:‘ 吴 之善没者能取之。’” 金 王元粹 《襄阳七绝句》之六:“江上小儿夸善没,一日入水知几回。”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正犹洪水横流,自将灭顶,乃神驰彼岸,出全力以呼善没者尔,悲夫!”...

未有的意思:◎ 未有 wèiyǒu[do not have;have not;there is no;be without] 没有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未有以应。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小儿的意思:◎ 小儿 xiǎo’ér(1) [children]∶小孩子;小儿子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2) 又两小儿笑曰。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3) [my son]∶谦称自己的儿子...

一日的意思:◎ 一日 yīrì(1) [one day]∶有一天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 [a day;all (the) day]∶一天,一昼夜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有机的意思:◎ 有机 yǒujī(1) [organic](2) 含碳的,尤指其中氢原子连接到碳原子上的化合物的有机溶剂(3) 事物的各部分互相关连协调而不可分,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有机联系...

缘底的意思:因何;为什么。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宋 梅尧臣 《庶子泉》诗:“沙穴石竇无限泉,此泉缘底名不灭?” 宋 辛弃疾 《归朝欢》词:“我笑 共工 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知几的意思: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