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唐 · 李白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你。即:就是。
颍水:古代河流名,源出河南。
荀: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何惭:何必感到羞愧。
许郡宾:许地的宾客,比喻有才之人。
太史奏:太史公(司马迁)的奏书,比喻重要的评价或认可。
聚宝人:比喻有才华、受人尊敬的人物。
玉隐:美玉隐藏。
石:比喻困难或不显眼的环境。
兰枯:兰花凋谢。
见春:期待春天,比喻希望复苏。
俄成:忽然就。
万里别:远行万里。
立德:树立德行。
贵清真:以清正真实为贵。
翻译
你就像颍水边的荀子,何必为做许郡的宾客而感到羞愧。我们相遇时,恰似太史公在奏书,你定是那个聚集珍宝的人。
你的才华如同美玉深藏于石中,即使兰花凋零也能期待春天的到来。
转眼间就要踏上万里征程,树立德行最重要的是清正真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五松山别荀七》。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告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嘉许和自我修养的表达。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赞誉,意思是说你就像颍水边的荀草一样高洁,而我在许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宾客,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偶然相遇,就像是太史奏报祥瑞之事,互相之间都是珍贵的人物。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玉隐指的是美好的品德藏于心中,如同美玉尚留在石中未被发现;兰枯即使兰草枯萎,但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两句强调了内在的高贵和对美好事物的坚持。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友人的突然离别,如同一夜之间就要分别数千里,同时也表明了建立高尚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对纯洁真挚品格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崇尚高洁、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友谊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