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览古十四首(其七)赏析

览古十四首(其七)

唐 · 吴筠
鲁侯祈政术,尼父从弃捐。
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
始皇重韩子,及睹乃不全。
武帝爱相如,既徵复忘贤。
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
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

注释

鲁侯:鲁国的君主,这里泛指求贤的君王。
尼父:孔子,尊称为尼父。
弃捐:舍弃,抛弃。
汉主:指汉朝的皇帝,此处泛指寻求英才的君主。
贾生: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排迁:排斥、流放。
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韩子: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不全:没有完全信任或重用。
武帝:汉武帝,西汉时期有作为的皇帝。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徵:征召,录用。
忘贤:忘记其贤能,不再重用。
贵远:尊重、重视古代的人或事。
贱今:轻视现今的人或事。
理共然:这是普遍的道理。
古来主:自古以来的君主。
效当年:效仿过去的英明做法。

翻译

鲁王祈求治国之术,孔子却遭到了舍弃。
汉王思念杰出人才,贾谊却遭受排挤流放。
秦始皇重视韩非子的学说,但见到他时并未完全信任。
汉武帝欣赏司马相如,征召后却又忘记了他的贤能。
尊崇古代普遍如此,轻视当今是共同的现象。
由此可知,自古以来的君主,很难像过去那样效法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览古十四首·其七》。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几个例子来表达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才士被冷遇的哀叹。

"鲁侯祈政术,尼父从弃捐。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始皇重韩子,及睹乃不全。武帝爱相如,既徵复忘贤。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

诗的开篇即提到鲁侯祈求政术而尼父被弃捐,这是对历史上才士不遇的反映。接下来,汉主思索英才却排斥了贾生,再次表达了才士遭遇冷漠的境况。"始皇重韩子"指的是秦始皇帝重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但最终并未完全采纳,这暗示着即便是统治者也不一定能识别真才。"武帝爱相如"则表明汉武帝曾经赏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能,但是后来却又忘记了他的贤行。

最后两句"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道出了诗人对历史上才士被尊崇而现今之才不受重用的感慨,以及对于无法复制古代英明统治者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和政治时事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