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山左有玉女峰甚峻山下有九曲溪
明 · 王缜
薄暮到名山,山晴似放颜。
白云依洞宿,明月伴人闲。
石立孤高节,溪流九转丹。
欲寻真乐处,谁解此玄关。
白云依洞宿,明月伴人闲。
石立孤高节,溪流九转丹。
欲寻真乐处,谁解此玄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游览名山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薄暮到名山,山晴似放颜”以“薄暮”点明时间,暗示了一天即将结束的宁静氛围,而“山晴似放颜”则生动地描绘出山色在晴朗天气下的清新与明媚,仿佛山峦也展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接着,“白云依洞宿,明月伴人闲”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与祥和。白云似乎找到了归宿,静静地依附于山洞之上,而明亮的月光则陪伴着游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石立孤高节,溪流九转丹”则将视角转向山石与溪流,通过“石立孤高节”形象地表现了山石坚韧不拔的品格,同时也寓意着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而“溪流九转丹”则描绘了溪水曲折蜿蜒,最终流入丹青之中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曲折与最终的归宿。
最后,“欲寻真乐处,谁解此玄关”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快乐所在之处的探寻,以及对这一过程的深刻理解。这里的“玄关”可能指的是通往内心深处、领悟生命真谛的关键所在,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往往需要深入内心,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