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卢嵩赏析

赠卢嵩

唐 · 韦应物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
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拼音版原文

bǎichuānzhùdōnghǎidōnghǎiyíng
néngzhuóchéngfēiqīng

tiánránānliúzhàowànqíng
yúnyǐnxiàngsānshāngòngfēnmíng

nàifēngruòzhùqīng
hǎishuǐsuīxīnhóngtāoxiāngjīng

hàozàishūshuíshíbiànhuàqí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画卷。开篇“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表明了所有河流汇聚于广阔的大海之中,而大海从不因接受而变得满溢或空虚,这是自然界的平衡与包容。接着,“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则强调了即便有污染进入,也无法使得清澈的波光变浊,显示出大海的自净能力。

诗人随后写道“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表达了一种超脱与自在,这里的“恬然”指的是一种心境的平和与满足,而“万里晴空”则增添了景象的辽阔与明朗。

紧接着,“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中,“云物”可能是指海上漂浮的岛屿或海市蜃楼,这些自然之物并未遮掩诗人内心所悟到的真理,即便是远古传说中的“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也清晰可辨,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然而,“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一句,却突然带来了急遽和动荡的情景。这里的“疾风”与“砥柱倾倒”形象强烈,传递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力量对比。

诗歌最后几句“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则是在表达尽管大海没有情感,但巨浪之间的激荡交响也显得既壮观又令人震惊。而那种突发的愤怒之声,在转瞬即逝中,能否有人洞悉其背后的真实情感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它既有平静澄明的一面,也有汹涌澎湃的另一面,从而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