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张燕公登南楼
唐 · 尹懋
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子:指德行高尚的人。垂眷:深切地关怀或留恋。
江山:江河与山川,泛指国家的疆土或自然美景。
流眄:流转目光观看,形容赏景时的目光移动。
水远:远处的水面。
林外:树林的外面。
明:明亮,清晰可辨。
岩近:靠近的岩石。
雾中见:在雾中显现。
终日:整天。
西北望:向西北方向眺望,古代常以此表达对故乡或京城的思念。
京县:京都,古代国家的首都或中央政府所在地。
屡登:多次登上。
高春台:春天里较高的楼台或高地,常作登高望远、抒发情感之地。
徒使:只使得,仅仅导致。
泪如霰:眼泪像雪珠一样落下,形容极度悲伤。
翻译
品德高尚的人常怀眷恋,江河山川同他一起流连忘返。水源向远方的树林处清晰可见,岩石在近处的雾中时隐时现。
整天向西北方向眺望,哪里才是京都的所在?
多次登上春日里的高台,只能让泪水像雪珠般洒落,徒增伤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尹挚所作,名为《奉陪张燕公登南楼》。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赞赏之情。"君子" 指的是品格高尚的人,这里代指张燕公。"垂眷" 意味着凝视、注目,而"江山共流眄" 则是说这份美景连同观者的心境都在流动变化中,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这两句描绘了南楼所见之景。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远处水面和近处山石的不同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这两句流露出一丝思乡之情。诗人在南楼上仰望西北方向,那里有他心中的家乡,这种对远方故土的眷恋,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每次登上高台所感受的情感波动。"徒使" 意味着尽管如此,但仍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和感慨,"泪如霰" 则形容眼泪象细雨般落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乡愁或人生无常等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