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四)
紫凤天吴,团绣袄、亲见小茶帘底。
问我谁何,杨花孔雀,戏答前言耳。
柴关书掩,文箫四壁如此。
那须写韵吴娘,针神采线,剩馥黏图史。
泼闷漫劳,沽酒伴、烂嚼残绒而已。
眉妩风流,一般疏懒,贫病何年始。
人生失意,琅琊当为情死。
鉴赏
这首《念奴娇》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官街斜阳下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首先,“官街斜日,向城南、访汝枣花堂里。”开篇即以“官街斜日”点明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沿着官街向南行进,探访着名为“枣花堂”的地方,这里似乎承载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记忆。
接着,“紫凤天吴,团绣袄、亲见小茶帘底。”这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紫凤天吴”的图案与“团绣袄”相联系,仿佛在茶帘之下,诗人亲眼见证了这些精美的服饰,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问我谁何,杨花孔雀,戏答前言耳。”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自问自答,将“杨花孔雀”作为回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寓意着生活的琐碎与趣味。
“柴关书掩,文箫四壁如此。”“柴关”暗示了简朴的生活状态,“书掩”则透露出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沉浸。四周的“文箫”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陪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内涵的空间感。
“那须写韵吴娘,针神采线,剩馥黏图史。”这里提到了“吴娘”,可能是指一位擅长织绣的女子,诗人通过“写韵”、“针神采线”等细节,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泼闷漫劳,沽酒伴、烂嚼残绒而已。”面对生活的烦恼与压力,诗人选择以饮酒解愁,与朋友共度时光,通过“烂嚼残绒”这一细节,展现了生活的随意与自在。
“眉妩风流,一般疏懒,贫病何年始。”诗人以“眉妩风流”形容自己的性格,同时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追求——疏懒而不失风雅,即使面对贫病,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最后,“人生失意,琅琊当为情死。”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不如意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情感至死不渝的执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念奴娇》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情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