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庵和章趣成郡志末有三泖九峰遗似屣之句再叠反骚(其二)
明 · 顾清
故国遗文四百年,消沈已似海东田。
编摩滥把丹青笔,心赏谁分燥湿弦。
缃夹远封应有日,藜灯深夜敢诬天。
横云片玉书堆近,多少英雄地下眠。
编摩滥把丹青笔,心赏谁分燥湿弦。
缃夹远封应有日,藜灯深夜敢诬天。
横云片玉书堆近,多少英雄地下眠。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畏庵和章趣成郡志末有三泖九峰遗似屣之句再叠反骚(其二)》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文化沉淀的画卷。首句“故国遗文四百年”,表达了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追忆,历经四百年的风雨,这些文献如故土般珍贵。"消沈已似海东田",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文献的沉寂与荒芜,如同海东田野一般无人问津。
接下来,“编摩滥把丹青笔”暗指后人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虽然勤奋,但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其深意。“心赏谁分燥湿弦”进一步强调了欣赏者的缺失,即使有心去欣赏,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情感起伏。"缃夹远封应有日",暗示这些文献被尘封已久,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和解读。
“藜灯深夜敢诬天”描绘出深夜研读的场景,尽管条件艰苦,但作者仍怀敬畏之心,不敢轻视这些历史遗产。“横云片玉书堆近”以瑰丽的意象形容文献的堆积,宛如一片玉质的书山,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多少英雄地下眠”,寓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的先贤们,他们的智慧与事迹如今沉睡在这些文献之中,等待后人去发掘和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意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