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昙上人有感
系马长林下,逢僧古殿阴。
相逢成底事,乘兴偶来寻。
静境亦何有,无言知祖心。
生平避浮俗,与物苦差参。
脱去犹未得,尘埃嗟滞淫。
长廊秋日薄,古木野霜侵。
徙倚谁晤语,独归还独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人:指修行高深的僧人。黄叶:象征萧瑟和寂寥。
乘兴:兴致勃勃。
祖心:指禅宗祖师的心境或教诲。
浮俗:世俗的浮躁和虚伪。
尘埃:比喻世俗的困扰。
徙倚:徘徊,犹豫不决。
晤语:交谈,会面。
翻译
这里的人很少进出,满目黄叶把门遮掩深深。我牵着马停在长林下,遇见的僧人在古老的殿堂阴凉处。
我们意外相遇,究竟为何事,只是乘兴而来寻找清幽。
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又能寻求到什么?无声中能理解禅师的本心。
我一生都避开浮躁世俗,与世事格格不入。
想要超脱却还未做到,只能感叹尘世的束缚和沉迷。
秋天的日光在长廊上变得微弱,古木承受着野外寒霜的侵袭。
我在廊中徘徊,无人交谈,独自归去,只能独自低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访问高僧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持和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赞美。
“上人稀出入,黄叶闭门深。”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位高僧隐居深山的情景,“上人”指的是修行境界高深之人,这里通过“稀出入”的动词和“黄叶闭门深”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静谧超然的氛围。
“系马长林下,逢僧古殿阴。”诗人的马被系在幽深的林下,而他则遇见了居住于古老佛殿里的僧人。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自然景观,也映照出诗人与僧人的邂逅。
“相逢成底事,乘兴偶来寻。”表达了诗人与高僧的偶遇,以及这种机缘的难得和珍贵。这里,“相逢”意味着在某种精神层面上的相遇,而非仅指肉体上的偶然相见。
“静境亦何有, 无言知祖心。”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深刻理解,在静谧的环境中,即便不用语言,也能领悟到古代祖师的心境。这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赞颂。
“生平避浮俗,与物苦差参。”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一生的选择——远离世间的喧嚣与庸俗,以及他对于物我之间界限的困惑和探求。
“脱去犹未得,尘埃嗟滞淫。”这里,“脱去”指的是超越世俗的束缚,但诗人感叹自己尚未能完全做到,而是仍然被尘世的烦恼所纠缠。
“长廊秋日薄,古木野霜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长廊中透过的阳光变得稀薄,而古老的树木则在野外遭受霜冻。这两句诗通过对季节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情境。
“徙倚谁晤语,独归还独吟。”末了,诗人似乎在寻找与之交流心灵的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返回,并且独自低吟。这既表达了一种孤独的修行,也映射出诗人对于精神上的自足和内心世界的深沉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佛法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粹状态的向往,以及他个人对于修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