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母丘秀才自黔中归益川
元 · 宋无
黔南万里地,剑外去宁亲。
蜀魄花成血,山魈树隐身。
《竹枝》歌峡夜,椰子醉蛮春。
归访王孙宅,弹琴有故人。
蜀魄花成血,山魈树隐身。
《竹枝》歌峡夜,椰子醉蛮春。
归访王孙宅,弹琴有故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从遥远的黔南地区回到益州(今四川省资阳市)的旅途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离别与重逢的情感,以及对故土和亲人的深厚感情。
"黔南万里地,剑外去宁亲" 这两句设定了诗人从遥远的地方回到家乡的背景,其中“黔南”指的是贵州地区,“万里”形容路途的漫长,“剑外”则是益州古名,意味着即将到达安稳温暖的亲人身边。
"蜀魄花成血,山魈树隐身"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蜀魄花”是一种传说中在蜀地(四川地区)出现的奇异现象,这里用来形容路上看到的鲜血般的花朵,“山魈树隐身”则是诗人将自己比作山中的鬼魅,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感。
"《竹枝》歌峡夜,椰子醉蛮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竹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著名诗篇,这里借用其名来表达夜晚在峡中唱歌的情境,“椰子醉蛮春”则是一种想象中的美好场景,椰子树下,蛮虫鸣叫,春意盎然。
"归访王孙宅,弹琴有故人"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后参观朋友家的情景。“王孙”在这里可能是对友人的尊称,“宅”指的是住宅,“弹琴”则表达了一种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情怀,以及对亲人、朋友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