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路
宋 · 苏颂
上得陂陀路转艰,陷轮推马苦难前。
风寒白日少飞鸟,地迥黄沙似涨川。
结草枝梢知里堠,放牛墟落见人烟。
从来天地分中外,今作通逵近百年。
风寒白日少飞鸟,地迥黄沙似涨川。
结草枝梢知里堠,放牛墟落见人烟。
从来天地分中外,今作通逵近百年。
注释
陂陀:崎岖不平。陷轮:车轮陷入。
苦难:艰难困苦。
风寒:寒冷的风。
飞鸟:飞翔的鸟。
地迥:遥远的地方。
涨川:像涨水的河流。
结草:路边的草丛。
里堠:里程碑。
墟落:村庄。
人烟:人家炊烟。
中外:内外之分。
通逵:大道。
近百年:大约一百年。
翻译
走上崎岖山路困难重重,车轮推送马匹也艰难前行。寒冷的天气中,白天几乎看不到飞鸟,远方的黄沙像河流般延展。
路边的草丛中,能辨识出里程碑,放牛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可见人烟。
自古以来,天地间有内外之分,如今这条道路已通达,将近百年历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沙陀路,诗人苏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其艰难险阻。首句"上得陂陀路转艰",形象地刻画了道路的陡峭和坎坷,暗示行进的不易。"陷轮推马苦难前"进一步强调了行走的困难,连车轮陷入都需要用力推拉。
接下来两句"风寒白日少飞鸟,地迥黄沙似涨川",通过描绘风大天寒,飞鸟稀少,以及无边无际的黄沙如同河流般起伏,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辽阔。诗人借此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结草枝梢知里堠,放牛墟落见人烟",则在荒凉中透出一丝生机,通过观察路边的草丛和远处村落的人烟,让人感受到一丝人间烟火气,也暗示了道路并非完全荒芜。
最后两句"从来天地分中外,今作通逵近百年",诗人感慨这条道路的历史变迁,它曾经是内外分界线,如今却成为通衢大道,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整首诗寓言性强,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