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者所隐不遇
唐 · 窦巩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注释
篱:篱笆。涓涓:流水声。
涧水:山间的小溪。
槿花:一种落叶灌木,夏花常见。
半点:少许。
夕阳:傍晚的太阳。
题名字:题写名字。
知相访:知道有人会来拜访。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
不奈秋:经不住秋天的摧残。
翻译
篱笆外面,小溪流水潺潺,槿花在夕阳下渐渐凋零。我想要在上面题写名字,知道有人会来访,但又担心芭蕉经不住秋天的摧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篱外涓涓流水和半点收敛的槿花,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诗人心中有所寻觅,却又担忧芭蕉承受不了秋天的凄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篱外涓涓流水,传递出一种静谧与淡雅,是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槿花在夕阳下半点收敛,似乎也在诉说着自然界的轮回与寂寞。这两句诗构筑了一个平和恬静的画面。
而接下来的“欲题名字知相访”,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名字”可能是某种隐喻,代表着特定的理想或精神寄托。诗人希望通过题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或许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最后一句“又恐芭蕉不奈秋”,则引入了一丝忧虑与悲凉。“芭蕉”在这里象征着柔弱和脆弱,可能是诗人自喻。这里的“秋”既可以理解为季节,也可解作一种凄清寂寞的情感状态。诗人担心自己或所思念的人无法承受那种孤独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对友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