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生挽卷
知者付自然,昧者徒悲伤。
观兹缀语言,预计身后藏。
要令执绋人,相挽歌其章。
自非旷达士,孰不讳死丧。
死丧何足云,逝波日茫茫。
四运迭相代,腊谢适春芳。
载歌生挽诗,忧乐两俱忘。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行的《题生挽卷》以深邃的哲思和对生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中开篇即以“生死若昼夜”起笔,将生死比作昼夜更替,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接着,“始终理之常”进一步强调了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是生命旅程的必然阶段。
“知者付自然,昧者徒悲伤”,诗人在此对比了明智与愚昧之人面对生死的态度,前者能够坦然接受自然规律,后者则因无知而徒增悲伤。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智慧与情感的不同表现,也暗含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观兹缀语言,预计身后藏”,诗人通过书写挽诗,预想自己身后之事,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是对后世记忆的寄托,希望自己的精神能长久流传。
“要令执绋人,相挽歌其章”,诗人设想在自己去世时,亲友会为他哀悼,吟唱挽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这一细节描绘了传统丧葬礼仪中的哀悼场景,同时也体现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自非旷达士,孰不讳死丧”,诗人指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旷达之人一样坦然面对死亡,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都抱有恐惧或避讳的心态。这一句反映了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引出了对生死哲学的深入探讨。
“死丧何足云,逝波日茫茫”,诗人认为死亡虽令人哀伤,但终归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不必过分忧虑。这句话体现了对生死的超脱态度,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接纳。
“四运迭相代,腊谢适春芳”,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与凋零,生命如同自然界的循环,有始有终。这里以自然界的变化比喻生命的轮回,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载歌生挽诗,忧乐两俱忘”,诗人希望在生前创作的挽诗中,无论是生前的忧愁还是快乐都能被遗忘,留下的是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感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体验的超越,以及对死后世界的一种期待或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哀悼之诗,更是一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之作,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词语解释
悲伤的意思:[释义](形)伤心难过,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伤感。 [构成]并列式:悲+伤 [例句]心情悲伤。(作谓语)悲伤的眼泪。(作定语)感到悲伤。(作宾语)[同义]悲痛、悲哀[反义]欢乐、欢喜、快乐...
不讳的意思:(1).不隐讳。《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谷子云 、 唐子高 章奏百上,笔有餘力,极言不讳,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为也。” 宋 苏轼 《上韩枢密书》:“盖尝深言不讳矣,明公不以为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惟因家事落然,不能无藉於禄仕,其见之吟咏者亦自不讳。”(2).不避尊长的名字。《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3).死亡的婉辞。《管子·戒》:“ 管仲 寝疾, 桓公 往问之曰:‘ 仲父 之...
春芳的意思:(1).春天的花草。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结春芳以崇佩,折若华以翳日。” 唐 司空图 《春山》诗:“可是 武陵溪 ,春芳著路迷。” 宋 欧阳修 《禁火》诗:“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明 杨慎 《与方思道别》诗:“幸驶星驾期,共玩春芳緑。”(2).春天的花香。 唐 李白 《惧谗》诗:“众女妬蛾眉,双花竞春芳。”...
达士的意思:◎ 达士 dáshì[great scholar] 明智达理之士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吕氏春秋·知分》...
迭相的意思:相继;轮番。《太平御览》卷八八四引 三国 魏 曹丕 《列异传》:“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迭相担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先后重轻,粗获条次;大小贵贱,迭相维持。”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 同治 年来, 沉 、 李 、 翁 、 孙 迭相柄政。”...
何足的意思: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后藏的意思:西藏 旧分 康 ( 喀木 )、 卫 、 藏 、 阿里 四部。 清 雍正 年间划 康 部 宁静山 以东地归 四川省 ,以西与 卫 部合并称 前藏 ; 藏 部称 后藏 。...
讳死的意思:...
旷达的意思:◎ 旷达 kuàngdá[broad-mined;bighearted;show deep understanding] 心胸开阔乐观时人贵其旷达。——《晋书·张翰传》...
茫茫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构成]重叠式 [例句]茫茫大海。(作定语)前途茫茫。(作谓语)...
身后的意思:◎ 身后 shēnhòu[after one’s death] 过世之后垂名于身后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生死的意思:...
逝波的意思:(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始终的意思:[释义](1) (名)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贯彻始终。(作宾语) (2) (副)表示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不变;一直。始终不忘。(作状语) [构成]并列式:始+终...
死丧的意思:...
四运的意思:指四时,四季。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 晋 陆机 《梁甫吟》:“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清 姚鼐 《感冬》诗:“四运革成岁,日月播阴阳。”...
挽诗的意思:哀悼死者的诗。 清 方文 《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 袁鹰 《不灭的诗魂》:“ 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哀悼死者的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 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 ,非无交而涕也。”...
挽歌的意思:◎ 挽歌 wǎngē[dirge;elegy;threnody] 哀悼死者的歌...
忧乐的意思:忧愁和欢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忧乐同之,事则从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玄经》不期赏,虫篆散忧乐。”...
预计的意思:◎ 预计 yùjì[calculate in advance;estimate] 事先进行估计或推测...
语言的意思:◎ 语言 yǔyán[language] 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载歌的意思:犹歌唱。 清 秦道然 《湖上闲居友人适至》诗:“载歌《伐木》章,真气满户牖。”...
知者的意思: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
执绋的意思:◎ 执绋 zhífú[attend a funeral] 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后来泛指送葬...
昼夜的意思:◎ 昼夜 zhòuyè(1) [day and night;round the clock] 白昼与夜晚不分昼夜昼夜营业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昼夜搒讯。——《明史》(2) 又昼夜不息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自然的意思:◎ 自然 zìrán(1) [nature]∶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改造自然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择于自然。——[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2) [natural](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自然现象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他的动作很自然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自然蛾眉...
自非的意思:(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