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绝句(其四)
草惊秋尽火,树厌夜深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遣怀绝句(其四)》描绘了一幅山涧秋夜的画面。首句“涧冷菖蒲翠”,通过“涧冷”和“菖蒲翠”表现出山涧水清菖蒲茂盛的幽静景象,暗示了季节已进入秋季,涧水清凉,菖蒲的颜色依然青翠欲滴。
次句“山春踯躅红”,以“山春”反衬“踯躅红”,即使在秋天,山中仍有红踯躅花开,仿佛春天的余晖,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暖色,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第三句“草惊秋尽火”,“草惊”二字赋予了草木以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草丛对秋意渐浓的敏感,仿佛它们被燃烧的落叶或晚霞所惊动,暗喻时光的流转。
最后一句“树厌夜深风”,“厌”字写出树木在深夜里感受到寒风的侵袭,似乎对夜晚的寒冷和风的频繁感到厌倦,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和萧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山涧的冷寂与生机,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词语解释
菖蒲的意思:◎ 菖蒲 chāngpú[sweet flag;calamus(-mi)]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
惊秋的意思:(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夜深的意思: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踯躅的意思:◎ 踯躅 zhízhú(1) [pace up and down;loiter around]∶徘徊不前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始踯躅于燥吻。——《文选》(2) [tread]∶用脚踏地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